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高中作文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1

论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诗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了解,在这些人中,最让我钦佩的,就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在被贬的时候,仍然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与友人一同出游。我钦佩他,是因为他有着无可比拟的才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他的豪迈;同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的深情;还有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如此有才华之人,怎能不钦佩?

我想更深地走进苏东坡的内心世界,于是在众多关于苏东坡的书籍中,我选中了这本《苏东坡传》。

从书中的标题,很容易能看出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跟它的作者——林语堂有关。林语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写一位才子,就诞生了这本《苏东坡传》——20世纪四大人物传记之一。

这本书写了苏东坡仕途坎坷、历经磨难的一生。苏东坡多次被贬谪流放,大半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多次遭遇,苦难深重,但他却没有抱怨和颓废,总是那样豁达,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苏东坡受尽磨难,而依然快乐达观,能成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赞,而读罢掩卷,我却似乎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苏轼毫无疑问是个“狂者”。论语里有一句话“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为。”做人做个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个狷者。

的确,苏轼的才华,超过了几乎当时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资本,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为狂所连累,成为他各种挫折的根源。乌台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说的好听点,是恃才傲物,说的难听点,就是自负。当年,苏轼做官时,他好友的父亲,陈-希亮,作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压苏轼。哪怕一篇很简单的文章,苏轼都要写很多遍,因为陈-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点漏洞。有人说,陈-希亮是无中生有,他为此解释说,是看出了苏轼特别骄傲,怕他以后在官场上,会吃大亏,所以才打压他,磨磨他的锐气。想必苏轼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东西并没改。

苏东坡的一生是异常坎坷的,也是乐观开朗的。他的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垂名千史!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2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教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我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可是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先与之为友的同事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3

起初我对东坡的了解只停驻于他的诗词,但合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不禁对东坡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仍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生态度肃然起敬。从了解到喜欢,直至与他越走越近,即使望尘莫及,但他就像一盏明灯,引我前行。

东坡写诗作画,练字,亦好美食,喜钻研。至今令人大快朵颐的东坡肘子,因弟弟而兴起的瑜伽术,全情投入的酿酒炼丹,纵观东坡的一生,相较于文化名人,他更不失为一个兴趣广博的顽童。经历永远充沛,总有自得其乐的事可做,他以天性的乐观享受着生命的每个瞬间,了解东坡的生活后便心生一份亲近它不遥远也体会着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许得是天长地久的誓言,即使历尽生死,东坡仍将妻子放于心上,期待梦中相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手足情深即使聚少离多天各一方,东坡也借着月亮念着弟弟。宦海沉浮,吾弟定要安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这天地间可曾有不好的人,东坡倾心待人,朋友也是随他遍布天下。

贬谪流放是东坡一生的命途,他生性直爽,若遇不快之事,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得罪奸佞,流落他乡,他也无所畏惧,风雨飘摇中,自能一笑置之。走黄州,岭南,海南岛。艰苦中,他并持操守造福百姓,对敌不可低头,对百姓定要鞠躬尽瘁,越是走进东坡的一生,越适应他的浩然正气。而震撼权术,斗争中他是那股清流,直言不讳,绝不委从。他真,他正,他刚。滔滔海浪亦不能将他的本性折损半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潇洒自在的走完了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温存和生命别样的篇章。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4

《苏东坡传》是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的所作,该书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讲诉了东坡颠沛流离又充满潇洒传奇的一生。

提起东坡,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大多带着亲切会心一笑,随口都能吟上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作品之中无不流露出他至真至诚的本性,诙谐而有趣,文字间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传颂至今,广为人知。李白潇洒自如,从心所欲,遨游天地之间,不为凡尘琐事羁绊;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沉浮官场争斗,终身郁郁寡欢。李杜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太过不羁洒脱,或太过忧愁苦闷,只选其一,未免太过单一。而东坡恰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他的一生既忧且乐,美痛兼具,此乃真正的快意人生。

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各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词作上与同为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理念。

苏轼的才情虽名闻天下,但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仕途上历尽艰辛,乌台诗案屡遭贬谪,然而他始终光风霁月,淡然处之,真乃“一蓑烟雨任平生”。

岁月如流沙,弹指间,韶华易逝。东坡就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永远散发着光与热,吸引我们去探寻他深厚的文学宝藏。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5

《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在合适不过了。

一位既平凡有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等诸如此类称号不胜枚举。就是这么一个旷世英才,在失败和不幸中越挫越勇,越挫越可爱,全身散发着耀眼光芒,让人不敢亵渎他的高洁圣雅,走向了历史中邪恶和悲惨的聚集地,被邪灵束缚的灵魂、肉体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一步步紧逼自己到逃无可逃的境地,无情的剖析这媚俗的约束。随着清风、大地、河流汇聚于他的哲思里,滚烫的血液里,嵌进他的骨子里。

黄州成为了他一生之中不可磨灭的回忆。从直系朝廷命官到一个芝麻的小官只源于一场陷害,实则是被流放的罪犯。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向着黄州走去,毅然已于人世之间,无可非议,他让那些丑态尽出的政治家和小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甚至嫉妒不已。他以深层次的哲思表现自我人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他的态度上是史无前例的通透豁达,力求在对待残酷人生现实与挫折时达到上善若水的至高无上境界。而不是因为人生不如意而轻易否定人生,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而游戏人生。

乌台诗案是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匪夷所思的案件,端坐于台上的统治者和其走狗经冠冕堂皇的冠以文学之名,糟蹋了如诗如画般高贵清冷的人儿,并且无赖之无止境,导致那样风华绝代的人儿从此远离高堂身边,从此便是奸佞小人当道的时代。充当被告的他端坐于法庭之上,法官和审判员却竞相审视和批评那文采飞扬的人。他们不但不知悔改,更加变本加厉,曾藏于面具下的恶魔之心终于被撕下,可惜那美好纯真无邪的诗人早已被折磨的遍体鳞伤、身心俱疲。于是造就里一代伟人,终于他破茧而出。想必那时他必是骄傲的向那些挤眉弄眼的小人高调宣布:感谢你们的挑衅,让我更有涵养、有气质、有故事;感谢你们的蔑视和冷眼,让我更有勇气站起来,让你们看到我的光芒,为自己曾向我犯下的错饱受煎熬;感谢你们的污蔑,让曾经不自信的我挺起了脊梁。

最有趣的莫过于他竟然是个吃货,在这个物欲横流吃货当道的时代,谁不对他崇敬有加?自然又冒出一堆仰慕他之人,想必这也是当时的东坡先生所始料未及的吧!什么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肉等,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不仅是个吃货,还是个行动派,自己经常做出美味的食物,是个了不起的美食大咖。就是这些构不成社会影响力也构不成自我号召力的行为,影响力一代又一代文人、政客甚至是寻常百姓家。

他是天生的救世主。在杭州率领众人疏通西湖,建立三塔,筑建苏堤。流落儋州时办学堂,成为儋州文化的传播者。不仅如此,还向当地居民请教栽种,酿酒,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位巨子,成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内心强大到无可撼动,一步步东山再起,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无所不知的才华向世人证明痛苦所成就的伟大有多麽不可思议。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否被埋没,无论是否有千里马,也要如他般坚强不屈,不可埋汰命运的不公,因为成功是留给永远坚持真理的英雄。

在时空交错的季节里,温文如玉般的男子如一粒微小的星辰般存在着,为世界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刹那。那惊鸿一瞥早已使人迸发全部的热情与爱意,将所有的苦难转化为光明、微笑,使人爆发出令人咋舌的力量。现实中的我们应该勇敢而又执着,坚定而又强大,面对一切苦难笑而不语,可以用微笑击退一切敌人。用自己对生活的爱意,巧妙地除去一切困厄与黑暗。既然我不能选择最好的,就让最好得的来选择我,不断强大自己。

生活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最大的惊喜,命运给他的厄运逼他走向悬崖,他风轻云淡,从名动京师到乌台诗案再到被贬黄州,一路坚强不催,采菊于东南,悠然于南山。他骨子里流动的血液,思想里流动的哲思不容许他对自己的背叛。命运的齿轮转动,他的尊严不容许他的轻浮狂躁。他只有克制自己,放空自己,达到超然于物外境界。他的淡泊宁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异世雪莲般傲然立于世间,谁又能说这么一个温和宽厚之人,是流放的罪犯呢?在那抹残酷的刑罚下,保持清明的思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于诽谤充耳不闻,一心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才华和精神,世人几人能做到呢?

也许没有身边知己,没有爱情,甚至没有亲人,更甚者没有一丝值得骄傲的资本,还会在天黑时独自徘徊。请不必悲伤,何不让书籍充当伴侣,与大自然惺惺相惜。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成为思想有厚度内心有深度的人,成为外表玩世不恭骨子里豪迈潇洒的人,成为看淡名利仍热爱生活的人,成为不拘小节仍举止文雅的人。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情人缠绵,行人匆匆,美好的一切,记得勿忘心安。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6

东坡先生是真性情之人,其作品脍炙人口,让人感叹不已。林语堂本身就是大学者,对东坡先生有深刻的认识,今日有幸,聆听才子讲述才子的故事,在感受惺惺相惜之余,真正获益匪浅。仅序就让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现将宋碧云版本的原序摘录如下:

“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之度外。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我身边。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世上有一个苏东坡,却不可能有第二个。个性的定义只能满足下定义的专家。由一个多才多艺、多采多姿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组读者喜欢的特性,这倒不难。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象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不可否认的,这种混合十分罕见,世上只有少数人两者兼具。这里就有一位!终其一生他对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实。他天生不善于政治的狡辩和算计;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全凭本能,鲁莽冲动,正象他所谓的“春鸟秋虫声”,也可以比为“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始终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就因为这样,今天的读者才欣赏他的作品,佩服他把心智用在事件过程中,最先也最后保留替自己说话的权利。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他写作没有别的理由,只是爱写。今天我们欣赏他的著作也没有别的理由, 只因为他写得好美、好丰富,又发自他天真无邪的心灵。

我分析中国一千年来为什么每一代都有人真心崇拜苏东坡,现在谈到第二个理由,这个理由和第一点差不多,只是换了一个说法罢了。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苏东坡具有卓越才子的大魅力,永远教他太太或者最爱他的人操心——不知道该佩服他大无畏的勇气,还是该阻止他,免得他受伤害。显然他心中有一股性格的力量,谁也挡不了,这种力量由他出生的一刻就已存在,顺其自然,直到死亡逼他合上嘴巴,不再谈笑为止。他挥动笔尖,犹如挥动一个玩具。他可以显得古怪或庄重,顽皮或严肃——非常严肃,我们由他的笔梢听到一组反映人类欢乐、愉快、幻灭和失意等一切心境的琴音。他老是高高兴兴和一群人宴饮玩乐。他说自己生性不耐烦,遇到看不顺眼的事物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不喜欢某一位诗人的作品,就说那“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对朋友和敌人都乱开玩笑。有一次在盛大的朝廷仪式中,他当着所有大臣嘲弄一位理学家,措辞伤了对方,日后为此尝到不少苦果。但是别人最不了解的就是他能对事情生气,却无法恨别人。他恨罪恶,对作恶的人倒不感兴趣,只是不喜欢而已。怨恨是无能的表现,他从来不知道无能是什么,所以他从来没有私怨。大体说来,我们得到一个印象,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拙作要描写的就是这种风情,他成为许多中国文人最喜爱的作家,原因也在此。

这是一个诗人、画家、百姓之友的故事。他感觉强烈,思想清晰,文笔优美,行动勇敢,从来不因自己的利益或舆论的潮流而改变方向。他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利益,对同胞的福祉倒非常关心。他仁慈慷慨,老是省不下一文钱,却自觉和帝王一样富有。他固执,多嘴,妙语如珠,口没遮拦,光明磊落;多才多艺,好奇,有深度,好儿戏,态度浪漫,作品典雅,为人父兄夫君颇有儒家的风范,骨子里却是道教徒,讨厌一切虚伪和欺骗。他的才华和学问比别人高出许多,根本用不着忌妒;他太伟大,有资格待人温文和蔼。他单纯真挚,向来不喜欢装腔作态;每当他套上一个官职的枷锁。他就自比为上鞍的野鹿。他活在纠纷迭起的时代,难免变成政治风暴中的海燕,昏庸自私官僚的敌人,反压迫人民眼中的斗士。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苏东坡却遭到贬官、逮捕,生活在屈辱中。

苏东坡最佳的名言,也是他对自己最好的形容就是他向弟弟子由所说的话: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惧,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他在玄学方面是佛教徒,知道生命是另一样东西暂时的表现,是短暂躯壳中所藏的永恒的灵魂,但是他不能接受生命是负担和不幸的理论——不见得。至少他自己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他的思想有印度风味,脾气却完全是中国人。由佛家绝灭生命的信仰,儒家生活的哲学和道家简化生命的信念,他心灵和感觉的坩埚融出了一种新的合金。人生最大的范畴只有“百年三万日”,但这已经够长了;如果他寻找仙丹失败,尘世生活的每一刻依然美好。他的肉身难免要死去,但是他来生会变成天空的星辰,地上的雨水,照耀、滋润、支持所有的生命。在这个大生命中,他只是不朽生机暂时显现的一粒小分子,他是哪一粒分子并不重要。生命毕竟是永恒的美好的,他活得很快慰。这就是乐天才子苏东坡的奥秘。 ”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7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苏东坡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苏东坡“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苏东坡。我了解苏东坡,是因为我喜欢苏东坡。”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还穿越了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8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轼用他豪放的笔墨挥洒着,用诗句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而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更是如一颗闪亮的明星,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

读完《苏东坡传》,我依旧感叹着这位大文豪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可又为他在苦难中豁达大度而感到敬佩。他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朝代的忠臣,老百姓的挚友。

苏轼多次被贬官谪迁,他豁达、乐观,无时无刻关心百姓,为百姓着想。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苏轼任杭州通判,西湖本身的诗情画意,让苏轼的诗意大发,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让人回味无穷。他为百姓做过很多事情,曾经立过一家公立医院,在三年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解决杭州居民用水的大问题,因为沿海的长墙常年未修,因此有许多淤泥,运河河床的疏浚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苏轼根据潮汐来控制水,通过自然环境将水过滤,并开通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相通,他还解决供水问题,选择用黏性大的胶泥烧成陶瓦管子来代替大竹管,使杭州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我不禁感叹苏轼的聪明才智,也为他有这份关心百姓的用心而感到骄傲,在满是淤泥的官场中,他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为百姓做事,不贪污钱财,人人道好的良官,让我更为敬佩。“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战士”,正是苏轼的代言词。

但在生活中,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不忮不求,纯然随心。元丰四年,苏东坡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最朴实的平民形象,为他添了几分淳朴和自然。那时候的他,或许是最卸下包袱的时候吧,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的绿苗时,他会欢喜得像个孩子般跳起来。他看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那份自得,是在这个乱世中少有的吧,也因为他的洒脱,才让后人铭记。

我欣赏苏东坡,因为他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迈气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真挚情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旷爽朗,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壮志踌躇。他的笔墨,有对这个世间的感叹,更多的表现了他善良的心理,和对人生的豁达。在《苏东坡传》中,虽没有花很多笔墨写他的诗词,可通过平常的小事,描绘出的他如同一个孩童,对世事的乐观,保持内心的天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诚恳。

林语堂先生在原序中有这样一句评价“苏东坡的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是的!他以他的本性照亮了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给我鼓励,在给予我诗词享受的同时,带给我的更多的豁达开朗的态度!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9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篇10

有幸跟着叙事者,跟着大师林语堂,走近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苏东坡,度过了这个美好的四月天。

印象颇为深刻的是第十五章——东坡居士,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是那样的洒脱可爱:

他头戴斗笠,手扶篱笆,与农夫同乐;

他芒鞋竹杖,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

他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却“自喜渐不为人识”;

他开始种田耕地,自称“东坡居士”。他和农人一样,会因一场久旱而至的大雨快活而满足;

他清醒而自知,他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他还会诙谐地和好友陈慥开玩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他珍视自己的幸福,把对妻子的贤德之赞写于诗中;

他善于做菜,发明有名的“东坡汤”;

他日益沉浸于祥和的农村气氛中,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

他处处感受到快乐满足之余又不乏仁爱之心,他自发成立救儿会,行上乘佛教教义。。。。。。

在作者的笔下,此刻的苏东坡,虽然穷困,但这段日子在他浮浮沉沉的一生中,是难得的安谧与幸福。我们可以从文字中处处感受到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作者说此刻的苏子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如果真是完完全全的这样,那么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便不会在苏子身上体现。

即便洒脱如苏子,亦有凡人之苦闷。

在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1802年),闻名天下的行书《寒食帖》的诗文《寒食诗》问世了。

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诗写得苍凉伤感,向我们展示了此时苏子惆怅孤独的心情。“小屋如渔舟”、“破灶烧湿苇”,生活的窘迫,寒食节的悲怆,报国无门的苦闷,祖坟万里的苍凉,死灰般齐涌心头。此诗的书法虽写于之后,但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放,如石压蛤蟆,向世人展示其饱含生活悲苦,心境凄凉的感伤。

人性是复杂的。然林语堂先生是如此的喜爱苏东坡,“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作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因此,作者更愿意从这个多才多艺、生活多姿多彩的苏子身上,挑选出若干他使人敬爱的特点,使他更积极向上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果然,这样读完之后,除去那些熟悉的诗句让我更加喜爱之外,更平添了些许对苏东坡这个人物原原本本的喜爱。

读苏东坡传有感350字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lekan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57447.html

Lik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