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标准”明确了掌握和利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正确绘制),同时暗含的目标是通过现象归纳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复杂的现象总结和基本而简单模式的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性目标。教学中没有体现这个过程,课程目标就没有实现,教学仍然是重结果,轻能力的,轻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这是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

【教材分析】

本部分的教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是洋流的概念及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类型。第二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和洋流模式图的比较,掌握表层洋流的形成及分布,重点是中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第三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

仔细分析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应注意:

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本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影响),同时,本节内容又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之一,为接下来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打下了基础。可见,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而洋流的概念较为抽象,因而较难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另外,绝大部分高一学生对于初中的地理知识都掌握的不太好,本节出现世界地图,涉及到世界的海陆分布和较难记忆的地名,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

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有所加强。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洋流概念和分类(暖流、寒流);

2.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并运用有关图表学会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洋流分布规律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全球性观念,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利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联系实际问题,突出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并用所学知识解析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教师板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使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并且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针对以上教学思路,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以图导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地运用地图或图片增强素材的直观性,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板图导引法:在黑板上绘制世界大洲空白轮廓板图,在洋流空间分布规律的总结中,板图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分析洋流成因时,板图动态演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洋流分布模式图,让学生板图大西洋的洋流分布,西风漂流等,力求做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并能适时的调控课堂,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效果。

知识构建法:利用学生的已学习过的洋流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于构建世界洋流模式图,并能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

移。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定弹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又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由拉尼娜现象置疑导入

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洋中的洋流虽然与我们距离不近,但对我们的生活却是有影响的。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自学理解〗什么是洋流?(注意理解关键词)

〖观察设疑,新课讲授〗课件展示图片——大洋中的洋流分布图

1.不同地区的洋流流向一致吗?主要有哪些方向的流向?有无规律可循呢?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流向的洋流呢?它们的性质一样吗?

〖探究〗成因及分类?

〖强调〗大气运动是洋流的主要动力。

〖置疑〗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情况大家还记得吗?谁能来到黑板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把六大风带的位置及具体风向画出来?

〖生填板图〗

〖探究〗在这些风带的影响下,海洋中的海水运动方向?生填板图,其他分组讨论,尝试画出来〖点拨〗注意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精讲〗结合着学生画的内容,进行点评,拓展、补充完整——洋流的分布模式图

〖学生活动〗尝试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小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置疑〗那么,世界各大洋中的洋流分布是否都符合这些规律呢?

〖板图〗世界海陆分布简图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画出太平洋上洋流的分布模式

〖生填板图〗分别找两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出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模式

〖展示〗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

与模式图对比,看看有哪些不同之处?

〖提示〗北印度洋上?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

〖点拨精讲〗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小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完成课本:P51,活动题)

〖过渡〗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展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回扣导入〗北半球在经历百年最热夏季后面临新低温欧洲或遇千年寒冬

〖得出结论〗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课件展示〗“欧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南美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观察〗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其西侧大洋中的洋流?暖流还是寒流?与其沿岸的气候有无关系?

(2)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讨论的问题:

(3)南美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其西侧大洋中的洋流?暖流还是寒流?与其沿岸的气候有无关系?

(4)南美西海岸的这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2.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过渡〗洋流除对气候产生影响外,还对海洋生物、海洋航运及海洋污染等产生影响。

3.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其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知识拓展〗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阅读知识窗,理解)

〖能力提升〗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呢?

〖知识链接〗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4.影响海洋航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活动〗若从欧洲横跨北大西洋至北美洲,而后再返回欧洲,要求一路都要顺水,请同学们设计一条路线。(在空白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上用箭号表示洋流,绘出此路线)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

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一、二例吗?

〖教师小结〗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5.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阅读书本,由学生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2)课件展示图片资料: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课堂总结〗

〖课下探究〗

1.“寒流、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海雾”、“海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2.课本P52:活动

【教后反思】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有较大变革。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分析重难点的基础上精心重组设计教材内容,巧妙突破洋流分布规律这一重点,有效化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学生的感性知识入手,采用以图导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总能保持紧张而兴奋的思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中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和自主观察与思考,学生的学习的主体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关注学生的基础、心理、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在本设计中,我主要使用传统板图,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能自由的在黑板上“填图”,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地理绘图技能,更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乐于读图用图,体现地理学习的特性。还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动态的表现洋流的流动方向和分布,实时调控教学节奏,使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和想象洋流的空间分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新课程改革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资源,它要求的是教师能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优方案。

(3)注意适时评价反馈,引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即时享受学习乐趣。整个课堂很好地体现了既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今后应多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指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参与度,突出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增加分层练习,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53796.html

Lik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