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

【导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 炽热(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沸腾(fèi)咽喉(yān)溶液(yè)触目(chù)踱步(duó)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

【交流点拨】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

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

【交流点拨】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表现在①有时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②在院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凌乱,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壮工的工作;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要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的材料,是极累人的工作。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认真细致阅读本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1.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矛盾。“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夏天燥热,冬天严寒;设备极其简陋,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罩”;工作极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尽”。而“快乐”是指居里夫妇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了。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以提取,“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步骤四 探究写法 把握主旨

1.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

2.再次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会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工作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最大启发。

【交流点拨】我受到的最大启发是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而过着艰苦的家庭生活,却能够以苦为乐,这使我想到了同学们喜欢盲目攀比。不是比学习成绩谁最好,而是比谁的家庭条件好,吃得好,穿的好,从而造成了学习时间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习居里夫人这种精神。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一(1-7)介绍居里夫妇研究工作的环境。

二(8-18)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与快乐。

三(19-25)居里夫妇提炼出来的“镭”闪射着迷人的光芒。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落实重点字词形音义。

2、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3、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2、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一、导入居里夫人的图片

自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后齐读两遍)

炽热沥青铀矿窒息猝至吹嘘踱步镭钋

三、题目切入,体会美丽情感。

1、课文题目是《美丽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找出来。

第一次:17~18自然段;

第二次:20自然段;

第三次:21自然段;

自展请学生齐读这一部分(17~25)。

请学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对话,体会情感(期待)。

请学生读第二处,体会情感(确信)。

一起读第三处,提示重读的词语,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惊喜)。

2、小结:对于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三个,温馨的期待——神秘的确信——意外的惊喜),经历这三个阶段,居里夫人的“宝宝”镭终于诞生了,它有着美丽的颜色。

四、品味语言,感受美丽人格

但是,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部分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概括。

生:居里夫人探索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过程。(此处,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加以引导,提醒他们注意第一自然段,需要让孩子知道叙事性文章的概括,不仅需要把握关键事件,还需要把握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一)体会艰苦

1、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例如: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修饰语、关联词)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单句成段,强调)

(3)“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数字、反问)

(4)“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做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小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探索镭的艰苦,工作条件的差,工作负荷的大,镭的神秘难以发现,这些都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苦”字。板书:苦

(二)体会快乐

1、但这样艰苦的日子,在居里夫人看来,却是怎样的?

(生:美好而且快乐的。)

(师:板书乐,你从哪里看出了美好和快乐?)

如,感谢这种意料的发现……像是在梦里过日子一样。

(你能理解为什么居里夫人的快乐是“微妙”的了吗?)

自评

五、体会美丽的叙事节奏。

1、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部分里,写传记的人好像有点偷懒,文章中大段大段地“抄袭”了居里夫人的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段落可否删去?(生:不能,真实性,母亲的话更真实,也和作者的话相互印证。13、14段。)

2、“玛丽写到的话”文章的后半部分又不见了,为什么?(生:把19自然段的他们改成我们:缺少对话细节,没有生动性。)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思路:

《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人物传记。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圈点勾画法。

2.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知道这是谁吗?(课件出示居里夫人拿着镭的照片。)

生回答后,师引导: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则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而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教学新课

(一)走进文本,初步感知“美丽”。

1.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速读全文,标注自然段。(教师提示学生统一标注课文18自然段后单独成段的省略号为“19”自然段)

2.提问:本文题目《美丽的颜色》,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文章当中,大家圈点出来,告诉老师,

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把文章这几个段落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17——22自然段。

自由朗读。

教师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读。

引导归纳:在这对话中,人物情感对“美丽的颜色”从期待到确信最终惊喜万分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看到居里夫妇如呵护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镭的科学热情,读出题目“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

它:颜色美丽,自动发光。(板示)

(二)品析词句,体悟深层“美丽”。

师:只是,这篇文章“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写了些什么?谁能概括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可多叫几人,反复引导。

明确:居里夫妇探究提炼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1.师:请问,“艰苦”以及“微妙的快乐”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圈画并批注。

(学生可同桌、前后合作交流圈点勾画。)

2.指名学生朗读赏析,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

(艰苦)

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条件简陋

工作过程辛苦劳累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微妙的快乐)

献身科学的热情,迎难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爱。(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3.师:由此可见,“美丽的颜色”除了指居里夫妇的’工作成果——镭的颜色,更是指 。(引导学生归纳:居里夫妇的美好人格。)

师:而这,正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板示:美丽的人格)

三、拓展对比,品析写法。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后面部分与前面我们所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以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和记叙为主。前半部分,作者却偷了懒,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后,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给人“身临其境,如经其事”的感觉。另一个,也因为作者身份的不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让我们从这篇传记中既读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为小女儿的作者对父母浓浓的爱惜与敬仰之情,使传记的情感色彩变得更加浓厚起来。(可结合课本45页“阅读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读,升华总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读后半段的“美丽的颜色”,体会居里夫妇的幸福快乐。(看哪……看哪!到完。)

师:我们永远记得镭的美丽颜色,可是我们记住的只有镭荧蓝发光的美丽吗?

明确:还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辉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师:是的,这光辉的美好人格是世间最美的色彩。其实,拥有着美丽颜色的镭一直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曾经的美丽健康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悄悄隐退,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白血病而亡。大家来看看这样的她还美丽吗?(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时的照片)

明确:美!因为人格的美丽是永恒的!

五、作业布置。

1.选择一位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等,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要求:可借鉴本文引用传记人物原话的写法。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六、板书设计。

随文设计(略)。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并分析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

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镭和居里夫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因此,想要获得这项殊荣难度很大。而世界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自己所热爱、痴迷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了解她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二、背景介绍

1.居里夫人(1867—1934)

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1903年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于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创始人。

2、写作背景

艾芙居里(1904—20xx),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居里夫人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爱因斯坦

三、预习检查

字词速查:简陋(lòu)骤雨(zhòu)窒息(zhì)沥青(lì)

轮廓(kuò)炽热(chì)吹嘘(xū)踱步(duó)

猝然(cù)燥热(zào)酸渍(zì)小心翼翼(yì)

筋疲力尽(jīn)

词语解释:炽热(火热而猛烈)燥热(干燥炎热)

吹嘘(夸张地宣传)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

四、品读词句,感受美丽人格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是“艰苦”的?品读并赏析,体会居里夫妇在科学探索道路上遇到的艰苦。

(明确工作环境、实验设备、工作强度、工作难度)

例如: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了寒带。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3、面对极端艰苦的工作,在居里夫人看来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读出的?

4、本文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笔录,联系上下文,谈谈这些引用的话作用?

(明确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一方面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更能直接地表现出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对比中,更加凸显出居里夫人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四、品读对话,体会美丽情感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标题,而含有“美丽的颜色”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快速浏览这部分,画出含有“美丽的颜色”短语的句子。

2、分角色朗读,感悟居里夫妇三次对话中蕴含的对“镭”的情感。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进一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的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过‘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④她小心翼翼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总结:传记不仅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还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这一部分,作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五、课文小结

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全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形象表现出居里夫妇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同时,在传记中恰当地引用了传主的笔录以及对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传神展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六、推荐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玛丽·居里:她的一生》——苏珊·昆

七、板书设计

苦与乐人格魅力

美丽的颜色传记特点:真实性、生动性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传记的写法,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课文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的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伟大而美丽,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xx),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给予她巨大的影响。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三、检查预习

生字和新词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微妙 燥热 沥青 骤雨 窒息 吹嘘 荧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读出声音。朗读时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居里夫人是在什么条件下提炼镭的?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第二部分为第2-14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在上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第三部分为15-25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

(二)请学生看书上插图。居里夫妇。

五、精读课文

(一)请第一、二组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领起全文,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请第三组同学读课文第2、3、4自然段;第四组同学读第5、6、7自然段;第五组同学读第9、10、11自然段;第六组同学读第12、13、14自然段。

1、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2、“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从这里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简陋,工作环境不好,但是居里夫人还是坚持工作。

3、“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拟人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非常艰难。使语言生动、活泼。

4、“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工作环境差,超出人的身体极限。表现出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请同学们再次看书上的插图。

(三)、请男生读第15-20自然段,请女生读第21-25自然段。

品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这句话。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衬托出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四)文章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找2个同学在全班交流。

文章对残破的棚屋的描写: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简陋的设备等角度进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托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等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六、总结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读者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学过本课以后,同这们要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涂上美丽的颜色》是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形工具以及“撤消”功能画出了一台电脑的边框,并且作了保存。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画图打开上一课所画的“电脑”图片,学会运用填充工具给图象着色,其中穿插了控制工具栏显示和隐藏的方法,其中“填充工具”的使用也为下一课“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认识及设置做了准备。“试一试”中的练习也是在上一课的“试一试”的基础上,对打开图片和填充工具的进一步练习。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进一步认识“画图”的界面;②初步认识文件名;③认识填充工具的作用;

2、技能目标:①学会工具栏的显示和隐藏;②学会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③学会“填充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标:①体验电脑画画的简洁性,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②感受“画图”颜色的丰富多彩;

4、素质目标: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图片,利用“填充工具”给图形着色。

难点:对小图形的填色和未封闭图形的填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若干彩色的卡通画和若干未着色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打开图片”。

教师活动: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昨天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漂亮的卡通图片,把它们保存在了电脑上,现在想把它们打开来,跟大家一起欣赏,好吗?谁知道画图软件中怎样打开图片?(教师打开画图程序,广播全体,“文件”—“打开”,打开一幅彩色的卡通画。)

再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第二幅)这两张图片漂亮吗?其实啊,老师已经事先把这些图片存到了我们每位同学的电脑上,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去欣赏,好不好?(总共有五幅,请同学们一一欣赏。)(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学生利用画图打开图片欣赏)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主动的欣赏活动中。

(二)、激发兴趣,给图片涂上颜色。

教师活动: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美丽图片,你们喜欢吗?还记得上两节课我们画了什么吗?(教师打开上节课画的电脑。)把我们的电脑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比一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给我们的电脑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板书课题:涂上美丽的颜色)。

其实,画图软件里给图片涂上颜色还是比较简单,有谁知道用什么工具?下面先请同学们来熟悉一下颜料桶工具的使用方法,请打开“填充练习”文件按要求完成着色。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翻开课本第18页查看有关的说明。

其中第三和第四幅较难,中途进行讨论。

好,都会使用颜料桶工具了吗?下面就请打开我们上节课画的电脑,并给它涂上美丽的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留意和保留一些色彩搭配好的作品和色彩搭配不合理的作品)

学生活动:(学生打开填充练习,完成上色。学生打开以前保存的电脑,尝试给它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给自己电脑填上颜色的急切愿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作品展示评价作准备。

(三)、作品展示评析。

教师活动:

好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别人欣赏一下。请大家来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教师指名评论,并要求说说为什么?)

给图片涂上颜色简单吗?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涂怎样的颜色才能让我们的电脑更加漂亮,美观。

我刚才也画了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的画。(将老师的画展示给大家,同时把教师机上“画图”的“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谁发现老师的电脑有什么不对劲?谁会帮我把它们找出来?(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我们可以点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和颜料盒,将它们隐藏,当然也能将它们重新找出来。请大家也试试。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打开坦克和楼房中的一幅,并进行着色。

学生活动:(学生隐藏工具栏、颜料盒和状态栏,并能将它们重新显示。学生纷纷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学生尝试给坦克和楼房着色。)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技能得到提高,审美意识得到培养。

(四)、扩展训练。

教师活动:

有许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卡通图给大家做着色练习,同学们可以打开电脑中的线条图1-5,给它们也涂上美丽的颜色。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图片,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训练,使学生的涂色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将教学内容升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最后我想问大家: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来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个总结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思路:

撕纸片是小班孩子较为初浅的手工活动,本次活动让原不太有目的的撕纸活动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让幼儿在玩耍中撕纸和抛撒纸片,不仅让幼儿的小肌肉和大肌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且也充分体验了愉悦的心情。活动中还利用已有环境积累有关色彩和数的经验,例如“1”和许多,颜色分类等,体现了一个整合意识。

活动目标:

1、在撕撕玩玩彩纸中,感受彩纸的色彩和数量的不同。

2、在游戏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纸

2、墙面主题:水果宝宝

活动流程:

一、 彩纸象什么?

看今天jenny带来了什么?象什么呀?漂亮吗?

二、 示范撕纸,并用语言引发幼儿撕纸的兴趣

1、 我把一张纸条变成了什么?

2、 我在过节的时候和高兴的时候,就把这些小纸片抛到空中“噢过节了,真高兴”

3、 你们想过节吗?想高兴吗?jenny在后面桌上为你们准备了五颜六色的小纸条,你们也去把它变成小纸片好吗?(幼儿操作)

4、 变好了吗?我们来过节吧?过什么节呢?(和幼儿一起抛纸片,体验游戏的愉快心情)

三、 找颜色

1、 找和我手里一样颜色的纸片

2、 找和我衣服颜色一样的纸片

3、 找和小草一样颜色的

四、地上那么多纸片怎么办呀?

捡起来去打扮我们的水果宝宝好吗?(颜色分类)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8

设计意图:班级里幼儿喜欢观察,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对颜色的感性认识。美术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颜色,然后让幼儿去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橘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主色是红、橘黄、绿三色的玩具若干

2、油画棒卡片纸若干,纸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的图案

3、红、橘黄、绿色颜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玩具

1、出示玩具,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颜色、橘黄色、绿颜色

指导语: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漂亮玩具,让我们一起玩吧

(2)在玩的时候看一看你玩的是什么玩具?这个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绿色的天线宝宝

指导语:

(1)快看,谁来了?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2)看看自己手中的玩具,有没有和它一样颜色的?

(3)谁拿的是红色(橘黄色)的玩具?

3、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指导语:还有那些东西是绿色(红色)的?

二、游戏“照相“

指导语:大家做个小小摄影师,为玩具拍张照片吧!

三、洗照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油画棒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示范“洗照片”:“小刷子,喝点水,放在纸上轻轻刷”,用刷子蘸上颜料轻轻的在纸上来回的刷,全部刷满颜料后相片洗好了。

指导语:

(1)下面我们也来试一试洗照片

(2)可以选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洗相片

2、辅导幼儿“洗相片”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四、作业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小班美术活动《线宝宝的舞》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9

一、设计意图:

现在中班的孩子对颜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学会发现哪里有颜色,从而使幼儿认识色彩不仅存在于颜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对颜色的巩固课,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颜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活动目标:

1、主要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和巩固。

2、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对颜色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让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四、活动难点:

让幼儿感受色彩的美丽与美好。

五、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色的小鱼各一只,各种颜色的卡片。

2、红、黄、蓝、绿色的地垫若干。

3、四种颜色的卡片框。

六、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客人,大家想认识他们吗?(想)好,那就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请出他们吧。(出示四种颜色的小鱼)哦,原来是小鱼呀,大家喜欢他们吗?(喜欢)是呀,看到小班的小朋友这样热情,小鱼们也很高兴,你们瞧,他们特地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来和你们见面,你们都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吗?(红、黄、蓝、绿)是的,他们分别穿上了四种颜色的衣服,今天呢,他们就和我们一起来走进颜色的美丽世界里,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开心的玩吧。

二、认识颜色、进行游戏

(1)颜色找朋友

1、小鱼喜欢小班的小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它们只会交和他们衣服颜色相同的朋友,所以今天呢?红色的小鱼它会选择这些小朋友做他的朋友。老师出示红色的小鱼,然后邀请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和小鱼站在一起,并请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红色的小鱼会邀请这些小朋友来到一起呢?(因为他们衣服的颜色相同。)

2、老师又请出一位穿蓝色衣服的幼儿和蓝色的小鱼交朋友,并问一问其他幼儿为什么老师会让他们交朋友呢?

3、 其他颜色的小鱼也同样的进行游戏。

4、 也可请幼儿来选择小鱼。

(2)颜色找家

1、小朋友们和小鱼都成为了朋友,那就让我们也为小鱼做点事吧,帮小鱼找到他的家。

2、将四种颜色的地垫随意铺在地上,请幼儿跟随老师边做动作边说:“一个娃娃一个家,小鱼小鱼没有家,小朋友们帮帮他,帮他找到家。”老师出示黄色的鱼,然后说:“到黄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到黄色的垫子,然后站在上面。

3、大家帮黄色的小鱼找到了家,小鱼很开心,可是还有小鱼没有家,我们又继续帮他们找吧。

4、律动开始又重新进行游戏。

三、给颜色分类,送卡片回家

1、小鱼和小朋友们交上了朋友,他们特意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现在老师分发给你们。(将卡片框里的卡片分发给幼儿)

2、老师手里也有礼物,老师举起红色的卡片,请小朋友找出和老师手中颜色相同的卡片。(幼儿找出卡片,然后老师要求将卡片送回卡片框)

3、其他颜色都这样进行分类。

四、拓展

小朋友们手中还有一些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呢?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还有更多美丽的颜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活动室,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很多颜色呢,能找找吗?(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颜色)是啊,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颜色,欣赏这些颜色的美好。小朋友们,感谢小鱼陪我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我们和他们说再见吧,也和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吧。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 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 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 ,要在院子的露天 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 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 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 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 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小传。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本文先从诺贝尔 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不足之处

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1

中学生学习传记,不仅了解名人的故事,而且还要汲取精神营养,启迪人生的智慧。学生自己读传记不能只停留在故事情节上,而应该撕开语言文字的缝隙,探寻文字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满足于浅阅读的层次,那么无疑是对优秀传记的最大浪费。本文以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为例,阐述了人物传记的几个教学策略:

一、在猜读中调查学生的自读

作为自读课,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自读感受,并以此作为学情评估,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自读感受是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的模糊画面。学生往往“为读而读”,毫无目的,“泛泛而读”,不知“为何而读”,甚至抱怨道“这本书与我何干”。表面看似没有疑问,实际上是没有真正读懂文章,或者说没有真正读进去。因此,教师有必要从语言文字上找准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细读,进入文章内核,培养学生主动而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请看肖培东老师教学的片断:

师:同学们,猜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生:本文写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有什么精神?

生:美丽的颜色是指什么?

生:哪些句子表达了主旨?

(上述问题老师都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中熟悉了文本内容和传主的精神品质)

老师公布谜底: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生: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传记,注解中有。

师:许多人都喜欢读传记。读传记要读什么呢?

生:故事,思想,精神,成就,好词好句……

师:好的传记,不仅故事,还有写法,还有思想感情。

学生初读本文的感受就是那些表现居里夫人精神品质的词语。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学生高阶思维(分析能力)就无法提高。如果自读课的教学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分析。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浅阅读这个层面突围呢?肖老师巧设“猜一猜”的学习活动,既调查了学生自读的情况,又激发学生对传记文“到底读什么”的思考,紧扣文体特征展开教学。以文体作为切入点,确立阅读的方向,指引阅读路径,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

旨在培养高阶思维的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传记文阅读的方向不是追寻传主私生活的真相,而是读“人生的经验和语文的经验”。“传记就是跟历史一样,可能会导引出某个实际的、良心的行动。传记是有启发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生活的指引。”阅读传记可以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传记文体类纷呈,写法独特,往往将纪实和虚构有机结合,精选素材,合理想象,刻画细节,以小见大,真抵心灵。阅读传记可以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丰富语言学习的经验。

二、于反复处读出人物的情感

作家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意义,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这是体现作者表意匠心的地方,也是学生浅阅读常常忽视的地方,需要格外关注的“语文的经验”,更是帮助学生指明了阅读的路径。请看肖培东老师教学《美丽的颜色》的片断:

师:这篇文章有你读不出来的东西。请划出文中出现“美丽的颜色”五个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如何将故事与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生:共有三个句子,分别是第18节、第20节和第22节。

师:请读一读。(学生个读。第18节分角色朗读,一个女生扮演居里夫人,一位男生扮演比埃尔,老师读旁白)(第二次再演读,无老师旁白)

师:你对居里夫人的朗读满意吗?

生:满意,因为他读得感情很丰富。

师:哪个词丰富?

生:“它”这个字很有味道。

师:读出什么味道?

生:好奇心,兴奋感。

生:读出居里夫人对镭的期待与热爱。

师:(请居里夫人再读一遍)大家觉得她的语速比以前快了还是慢了?快好还是慢好?

生:快。

师:读快一点,读一下。你们觉得他像居里夫人?不能太快,毛手毛脚,不沉稳。比较温和。

生:不像,居里夫人应该有科学家的沉稳感。

师:好,玛丽应该怎么读?和颜悦色。生读。

生:还要读出温柔。因为居里夫人毕竟是女人,要读出女性的温柔。

师:还有作为丈夫应该什么语气?不是绝望的,表示我也好奇,要读出鼓励的语气。“美丽的颜色”语调要上扬。比埃尔的“我不知道”怎么读?注意语气语调。(生个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不知道”不能读得太压抑,因为比埃尔也很想知道镭的模样,同样怀着好奇心。

师:语调要上扬。好,大家看一看,人物的对话中就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师旁白)

师:同学们,没有什么比艰难的岁月里,相濡以沫,共同研究,迎来成功更令人向往了。

读懂了传记中的对话,也就读懂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就等于拥有了打开传记之门的钥匙。肖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涵咏”时间,沉潜于扮演的角色中,反复玩味和推敲对话中的语气语调,在自己的感受体验中尝试发现人物细腻的情感,培养语言的敏感性。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把人物写活了,有了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有了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而这样的教学佳境是靠老师的精准点拨才能营造出来,才能鲜活于我们的脑海中,充满语言的魅力。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人物的情感便逐渐沉淀在学生的心底。在真情的朗读中,真切地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程度,促进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在两难的复杂心理中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接下来的反复处更加精彩:

师:(学生齐读最后三小节)为什么连用四个“转向”?

生:强调当时居里夫人发现镭时的幸福感。

生:转向看时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给人以亲切感和画面感。

生:作者有个女儿,在这里抒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情感。

师:复杂怎么讲?

生:作为科学家,教研条件极端艰苦,为了科学研究,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为母亲,她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

师:你们也是镭,不仅有美丽的颜色,还会自动发光!

四个“转向”将两难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学者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的确,居里夫人作为科学家和母亲,身份交叠,名利取舍,甘于寂寞,矢志不移,令人心生敬佩。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他们的灵魂已经抵达天国的门口,人间的好恶和批评与他们无关了。

三个“美丽的颜色”,四个“转向”,这不是语言的巧合,更不是语言的堆砌,而是语言的瑞珠,是一次次心灵的叩访。只有语言敏感的人才能拨动这根心灵的琴弦。学生只要链接个人生活经验,就能找到类似的语境,抒发同样丰富细腻的情感。

三、于细微处咀嚼作者的意图

茅盾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写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个大事固然重要,但读者可能对发现镭的过程细节更感兴趣。请看肖培东老师教学的片断:

师:(学生个读第20节对话)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这两句怎么读?

生:读轻一点,要读出小心翼翼。因为镭就像他们的孩子,不能惊扰它。

师:为什么用感叹号?难道不要点灯?要轻轻读?

生:轻读,因为确定今晚要看见镭了,要给丈夫惊喜。

(学生分角色再读)

师:“看哪……看哪!”这两句怎么读?(学生个读,声调越读越高)

师:为什么喊得那么响?

生:激动呀。

师:这里用了省略号和感叹号,能不能像刚才那样读?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都用感叹号?

生:科学家此时应该沉稳,宁静。这样表达说明居里夫人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同学们,如果今天镭被你发现了。你会怎么做?

生:来个新闻发布会,叫上媒体记者报道炒作一番。

师:但是这对科学家呢?她们过得平静而孤独。让我们走进这位科学家的内心,洞察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生: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宁静朴素,普通,孤独,淡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淡泊名利。这就是本文描写要传达的一个意图。

一个省略号,一个感叹号,很多教师都容易忽略的细处,肖老师却带着学生反复地比较揣摩,让学生联系语境,体会居里夫人为什么此时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从语言中读出居里夫人朴素宁静的生活细节,感受到传主的痛苦和欢乐,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察居里夫人的微妙心理,真正带领学生“潜入文字当中”,感同身受,积累人生的经验。

语言是人类生命的吐纳与留痕,人生于世,俯仰浮沉,一切遭际离合欢乐悲苦都映射在语言中。语言便是生命本身的确证,正是语言彰显着生命最本真的精神流射、心灵律动和情感宣露。话语中往往有一些词能有效凸显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它们可以是一个副词,一个形容词,一个数词,也可以是标点符号,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精读策略就是抓住这些别有用意的语言,细心揣摩语言背后的“潜台词”,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于反常处把握文本的特质

孙绍振教授曾这样论述:“对于情节来说,它们的功能是探索人物内心潜在的情感的深层奥秘。好的情节应该有一种功能,就是把人打出常轨,暴露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表层心理结构形成反差。”肖培东老师就是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反常处,请看下面的片断:

师:本文与一般传记不同之处是什么?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生: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她的日记和信札,例如第5、6、11、14、15节。

师:为什么作者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信札中的话?

生: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师:作者写什么,就要居里夫人的话来证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既然要真实,为什么在发现镭的晚上,作者不引用居里夫人的话?

生:因为那晚最能表现她们的,是她们的神态和动作。

生:因为当时居里夫妇喜悦激动,便于描写和抒情。

生:如果全部引用就显得行文单调了。

师:对的,引用也该有个“度”,不能无限度地引用,有理。传记在强调事件的真实性,也强调文章的生动性,这是传记文的两大特点。

引述传主的原话或诗作著述,能写活人物,突出性格,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但过度引述也会适得其反,影响表达效果。所以肖老师抓住本文与一般传记不同的反常处,教“这一篇”的文本特质,以疑促思,从文字出发,抓住语言的缰绳,在“发现—建构”中重新认识文章的写法,领略其中的奥妙,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理解并掌握传记中引述的写法,这是文本特质所决定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引述文字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作家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引述事件当然要求“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本来面目。但是对局部细节也可采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逻辑即可。

传记中的想像往往通过人物的对话、场景描写,聚焦某一个细节,目的是给读者美的感受和思想的震撼。合理的想像是传记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想像不仅弥补了客观史实的不足之处,也让传主的形象更为饱满。“为什么在发现镭的晚上,作者不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此问切中肯綮,调动学生思考传记作品中所蕴含着“想像”的元素。这种想像“我相信那是可能有的,虽然我拿不出原始材料加以佐证。”学生也不在乎发现镭的晚上居里夫妇这番对话的真实依据,因为学生读到此处已经完全沉浸在传主的精神世界中,就像一位老者现身说法,引领读者进入传主独特的人生世界,耳提面命,同喜同悲,心心交印。

艾夫·居里拂去历史的尘埃,披沙拣金,用文字客观公允地再现父母当年发现镭的经历,也将自己对父母的热爱和思念融入传记文的表达之中。我们教师要精准解读这些文字,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历史故事,更要体验人物血肉丰满、形象生动的情感世界,保持心灵的柔软和敏感,寻找缝隙、经典、原型,用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期待着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产生和谐美妙的契合和共振。一旦灵魂产生共振,美乐爱觉就会被激发,阅读传记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

2.分析居里夫妇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简陋(lu)炽热(chì)沥青(lì)

骤雨(zhu)猝至(cù)窒息(zhì)

吹嘘(xū)搅动(jiǎo)筋疲力尽(jīn)

镭(léi)钋(pō)嘎嘎地响(gā)

踱着(duó)气氛(fēn)酸渍(zì)

荧光(yíng)轮廓(ku)小心翼翼(yì)

2.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克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并因此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比埃尔·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现象,并提炼出金属态的纯粹的镭,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艾芙·居里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和处事态度,让读者体会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二、情景导入: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记述了居里夫在棚屋里用了四年的时间发现了镭。

2.在发现镭的过程中,居里夫妇感受到了“极端的艰苦和微妙的快乐”;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快乐”又指的是什么呢?

交流点拨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和繁重。表现在:

①有时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

②在院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凌乱,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③做的是壮工的工作;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要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的材料,是极累人的工作。

四、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精读课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妇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具体材料说明。(用“我认为居里夫妇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回答。)

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

2.“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的态度和。

五、课文拓展延伸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人类谋幸福!”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

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

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读到此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这样一个毫无自私自利,全身心的投身于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乃至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女科学家,让我们敞开心扉为她唱出最美的赞歌吧!

六、拓展提升

为居里夫人写一段颁奖词。

附:板书设计

环境艰苦

美丽的颜色工作繁重坚定信念献身科学无私奉献

收获喜悦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意图:

幼儿在中班时期,已学过简单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会变的颜色等),而且在生活中他们喜欢一切色彩绚丽的事物,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我设计了此活动,帮助幼儿更加现实地、科学的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同时培养幼儿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运用分类、观察、欣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同类色和对比色,并能感受两种类型的不同视觉效果。

2、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颜色搭配知识,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合理的配色,培养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位的欣赏,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红、黄、蓝、绿的塑料筐各一个、相应颜色的玩具积木、插塑、磁带、图片。

知识经验准备: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收集图片并关注其色彩搭配。

活动过程:

一、按颜色将玩具分类,理解感知同类色和对比色,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

1、师:小朋友看,桌上的玩具乱七八糟,怎么办?(鼓励幼儿说出多种分类方法)

2、交代任务:你们能不能把同一种颜色的玩具放在同一类颜色的塑料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启发幼儿将同类颜色的玩具放在同种塑料筐里。

4、分类完毕,引导幼儿说说发现的问题,并共同探索解决的方法,如:粉红色、湖蓝色、草绿色等玩具没有相同颜色的塑料筐可以放,怎么办?

5、小结,引出“同类色”和“对比色”。

师:小朋友在整理玩具时,发现一些玩具没有同色的筐放,我们就把它们分别放在同一类颜色、只是深浅不同的筐中,这就是“同类色”,而象红和绿的两种颜色,不是同一种颜色,放在一起颜色相差很大,对比很强烈,我们就叫它“对比色”。

6、游戏“找朋友”,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同类色”和“对比色”。

二、通过实验和欣赏、讲述,感受“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视觉效果。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4841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