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地税局《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业服务定远崛起》调研报告的批示,交通运输局党组对此十分重视,及时安排人员对我县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货运公司、物流企业及货运车辆的基本情况
自20xx年至20xx年期间,交通部门为了培植交通规费费源,先后发展了36家货运公司,拥有大、中、小型货车3272辆,运力70263吨;社会车辆2293辆,运力7401吨。这些公司的成立,既发展了我县交通运力又促进了我县交通规费的征收,同时还便于安全管理。20xx年前,全县每年征收交通规费不足500万元,到20xx年全县年度征费额已突破20xx万元。在安全管理上,对车辆的年审、检测、维修、保险等均有公司负责督促帮办,由运政管理机构在年审、办证、检查时把关,安全教育由运政管理机构抓公司企业,企业负责教育到每位驾驶员及业主。
随着东向发展战略的推进,特别是盐化产业的开工建设,给我县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我县已注册登记、许可名称为物流运输公司3家(经营范围:普通货运),其中东运物流拥有货车20台、浙利物流24台,瑞达物流还未上车,总运力为1290吨。由于盐化项目还没有完全启动生产,物流业的运力只能随着盐化项目的生产情况,将逐步增加。
二、我县货运公司的运力分布情况
我县货物运输车辆经调查,约有60%的车辆,分布在江、浙、沪三地,还有约20%的车辆,属于流动配载运输。仅有20%的车辆在县内运输。
三、我县货运公司税收征管情况
我县货运车辆流动性很大,虽然据初步统计约有60%分布在江、浙、沪三地,但真正跑起运输,应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这些车辆在交通部门只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要求,实行每年年审一次,运输中的税收发票管理一直处于失控现象。
经了解:滁州市的税率约3.1%、(部分乡镇的税率约3%)、长丰县的税率约3%、来安县的税率约3%、芜湖市的税率约3%、江西省的税率仅1.9%;而我县的税率高达约6.6%。上述税率的差距,是导致税费流失的根本原因。
作为客户或是业主,在税率高低不等、悬殊很大的情况下,自愿交纳高税率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即使在我县运输业务需要提供税票,到较近的.滁州、来安、长丰即可,何必要多交那么多税收呢?据了解:浙利物流运输企业(属滁州华塑物流公司的分公司)不久将在江西申报许可物流运输分公司的业务,这样整个公司税票可以在江西开1.9%税率的税票,可想而知:一年内公司可以少交很多税款。税务部门如果再不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上门收税、降低税率标准,我县的税款流失将会越来越严重。
四、加强我县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税收管理方案的建议
1、要加大对我县在外地运输的车主要在车辆所在地开票交税的宣传力度,税收宣传不能只局限在税务部门,应发动全社会各级组织和部门,共同负起宣传的责任。
2、我县税务部门要借鉴周边县、市的税率征收标准,适当降低税率,以防县内税款流失。
3、税务部门要根据公安、交通部门提供的运输车辆分布等信息,必须要上门服务、上门宣传、上门征税。
4、交通部门将号召县内各运输公司,要积极协调车主在县内开税票的帮办、服务工作。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2
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今年1—9月,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32亿元,同比增长21.5%;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3.56亿元,增长51.5%;利税24.5亿元,增长50.4%;规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xx年全年总和的近两倍,利税是20xx年的近三倍。工业园区发展突飞猛进,规划面积达到了30.6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20xx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9平方公里,共落户企业141家,其中投产企业91家;规模以上企业由20xx年的32家增加到现在的55家。1—9月,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35.77%;完成工业增加值24.77亿元,增长24.71%;实现税收4.72亿元,增长76.89%。
在“强工”战略深入推进的同时,一些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园区企业年货运量达30万吨左右,货物运输辐射国内10余个省市,工业企业物流难的瓶颈愈加突出。因此,当前的物流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有效破解物流难题,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从目前我县的物流业来看,还仅仅停留在以货物托运为单一功能的物流业发展初级阶段。
我县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20xx年以前,全县仅有少数几家从事托运的企业,且经营范围十分有限,起初仅有南昌、九江两条物流专线,以运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贸市场日趋繁荣活跃,两条省内物流专线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投资主体纷纷投资开办物流公司,并逐步开拓省外物流专线,物流业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方方达、顺鑫、奔马(南昌)、华东、老涂、洪齐、君安、洪顺、赣北吴记、诚捷、大广久鑫、双华、鑫鹏、洪伟、娇姐、515货运、赣北快运、利群、恒祥、黄锋、奔马(武汉)等21家物流公司,其中老涂、方方达、大广久鑫、鑫鹏、娇姐等5家规模相对较大;开通了南昌、九江、长沙、武汉、佛山、义乌、泉州等七条物流专线,其中营运南昌专线的公司有10家,九江、佛山、义乌专线的公司有2家;运输范围也由原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拓展到家具、电器、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21家物流公司的货运量为20余万吨,约占我县全年货运量的5%,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机制灵活、竞争充分的物流市场主体。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20xx年,我县成功引进达星国际商贸物流园落户我县,该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占地140.6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分为物流运输区、商贸展示区、商务办公区、仓储停车区、汽车修理区、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物流园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形成五位一体的专业物流体系。目前,物流园区已建成6栋用房约2.1万平方米,另有7栋用房约2.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方方达、华东等21家物流公司均已搬入物流园区并开业运营,物流园区发展正步入正常轨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我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步伐仍然缓慢。物流公司各自为战,工业企业货运量小,加之运输环境不够宽松,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公司各自为战,物流信息闭塞。目前,我县物流业主要依靠物流公司自有车辆运输货物,基本还处于自给自足的阶段。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物流公司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愿分享自己的客户信息。未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物流公司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线路重复,使本来就有限的货源被分散至多家物流企业,往往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拼凑一车货物,造成产品外运屡遭阻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信誉度。缺乏与外界车辆的沟通联系,物流信息十分闭塞,无法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了工业企业货运不畅、物流公司效益低下的双重尴尬局面。少数物流公司还经常半路加价、中途甩货,致使企业托运的货物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延误了交货时间,企业业主苦不堪言。
(二)企业货物量小,运输成本过高。由于我县工业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工业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产品产量不足且不稳定,大多数企业以零担货物为主,货源严重不足,时常难以满车发货,造成运输费用相对较高。同时,不少企业在整车货物的情况下便自己装运发货,在遇到零担货物时才通过物流公司运送,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物流公司的积极性。
(三)环境不够优化,行业垄断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从我县过境的货运车辆较多,但由于交警、运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对过境车辆管理过于苛刻,如有轻微违章或违规行为动辄罚款几百上千元,使得外地货运车辆不敢进城顺路带货,致使我县的物流环境较差,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进而形成了本地物流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不利于物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破解物流难的思考与建议
物流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我县周边各县(市、区)来看,物流业发展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也没有一个破解工业企业物流难的比较好、可借鉴的办法和经验。通过到高安市和上高县的考察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上述两县市在发展物流业中,都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基本处于“无为”状态。同时,上述两地也有着我县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高安目前共有货运车辆2.3万辆,年总运量位居全国县市首位,已形成了物流滚滚、货畅其流的繁荣局面,所以不愁物流难;上高县地理位置优越,320国道穿境而过,过境车辆较多,加之园区共有投产企业215家,特别是有裕盛、匹克等这样的大型鞋企,也基本形成了货畅其流的局面。
结合我县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破解物流难题,必须紧紧围绕“大商贸、大物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采取强力措施,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从而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一)加快完善两个平台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分别设立物流信息平台,采取货物拼凑整车运输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货运车辆的实载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货物往外运送。同时,要与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并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将需要托运的货物信息及时发布,引导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确保工业企业的货物在第一时间运达目的地。
二是夯实物流平台。要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的仓储、库存等主要功能,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形成集聚效应。物流园区要成立工业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备足配送车辆,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配送到位。同时,要逐步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功能,开通沿途公交线路,设立公交站台,最大限度聚集人气、商气。要加大营销和
宣传力度,将营销范围拓展到周边三省九县,吸引周边县市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驻物流园区。同时,要与周边县市的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将他们需要托运的零担货物集中到我县物流园区转运,逐步把物流园区打造成以修水为中心、辐射周边三省九县的物流集散地。
(二)抓好内外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县内资源。要成立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县物流业有序发展。要切实抓好县内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整合重复线路,优化货源配置,切实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现状。同时,要将工业园区企业自有的物流业务进行剥离,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保障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利用县外资源。要与输出地的物流公司寻求长期合作,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货物二次转运,直至运达目的地,解除企业货物托运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及省道的醒目位置设立引导牌,引进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负责物流信息平台的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对接,使企业的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发出。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货运环境。交警、运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县大局出发,坚决打破部门小利益思想,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进入我县顺路带货的货运车辆要特别对待,一般轻微违章行为只纠章、不罚款,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坚决打破现有的市场垄断行为,使外地货运车辆进得来、留得住、运得出,达到货畅其流的目标。对影响我县物流业发展的人和事,纪委、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是规范行业行为。要强化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物价等部门要指导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开收费标准;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对托运的货物要按照事先约定,快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杜绝半路加价、中途甩货等违规行为发生,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服务的良好氛围。对不符合资质、违规经营的物流公司要进行清理取缔,达到净化市场环境、规范行业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政策支持扶助
一要扶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至两家有实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促进全县物流业转型升级,进而解决困扰工业发展的物流难题。同时,重点扶持广州、义乌等两条物流专线,由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公开招投标,合理制定补贴标准,确保物流企业每天有车发向上述物流汇集地,提升物流运输成效。
二要建立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对工业企业的运费补贴机制,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按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上缴增值税、提供就业岗位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其物流情况,制定适当的补贴标准,予以一定时期内的补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切实缓解企业的运行压力。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3
一、新加坡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1、效率高。
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
2、技术强。
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3、专业性强。
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如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设立了skf一是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二是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三是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物流业的发展要服从于、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制造业强省服务,为外贸货物大进大出服务,为商贸流通服务。推进物流业发展,要把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相结合,物流与商流相结合。四是物流国际化原则。加快与国际的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五是信息化带动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六是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专用仓库。
4、服务集中度高。
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5、实力雄厚。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6、服务周全。
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主要做法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规划物流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xx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下面4个内容。
1、流程改造。
为了开发高效、科学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托专家顾问进行多项研究,同时鼓励业界人士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顾问成功地完成了对"物流业挑战及商机"等课题的研究,而业界完成了"货盘标准化"等研究计划。
2、基础设施。
新加坡政府提倡大力发展物流业后,立刻启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于1997年从政府架构中独立出来之后,致力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及地区性物流中心。
3、人力资源。
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xx年,第一批亚太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4、物流科技。
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5、航空物流。
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国际机场。这个机场被誉为东南亚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每年接送乘客超过2000多万人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亚太地区最佳机场"、"世界最受欢迎的机场"等。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樟宜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每天,无论何时,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
6、港口物流。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港口最近采取了新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xx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7、陆路物流。
新加坡在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家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完整,方式多样,包括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计程车系统,其特点是网络覆盖面广,运行快捷高效。电子公路收费系统是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的一项先进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它由分布在中心区各道路路口的电子自动计费门、随车(全国所有车辆)安装的.ic付费卡、数据传输与中央控制系统组成。任何进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扣除一定费用。
三、新加坡物流业电子政府建设现况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目前新加坡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有5个:
1、贸易网(tradenet)。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
2、港口网(portnet)。
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1300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将航运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3、裕廊港口网站(jurongportonline)。
主要为裕廊化工岛物流提供服务。
4、海事网(marinet)。
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
5、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communitynetwork)。
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四、我省与新加坡物流合作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与指导。以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以企业发展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
3、积极组织省内企业赴新加坡考察物流企业,洽谈合作。加快推进省内物流企业与新加坡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4、发挥理事会人才培训合作的作用,举办物流合作培训班。组织政府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园区以及重点企业相关人员赴新加坡深入学习了解新加坡物流运作管理经验。
5、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组织省内有关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和物流园区考察、学习新加坡电子政府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我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科学制定管理流程,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提高运作效力,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务的功能。为此,该如何围绕泸州市“四个四”发展战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使物流业成为xx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劲活力和亮点,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xx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xx区有属地物流企业97家,其中,企业物流企业1家,区级物流企业73家,镇级物流企业23家,占地面积267亩,仓储面积11.1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050人,车辆1009辆,船9艘,总吨位1.54万吨,自开票纳税企业11家,代开票纳税企业26家。20xx年实现货物运输量2000万吨,入库税金5800万元,同比增加1900万
二、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
1、现代物流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2、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外资西进、东资西移的趋势明显。我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最重要突破口。而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必然要求健全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以低成本专业化的流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3、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按照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要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就必须在提升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多种要素的聚集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4、有效发挥和利用产业优势,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有效发挥和利用我区工业产业优势。我区有酒类、造纸、化工、建材等相对优势的产业,但多年来这些产业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原因之一就是现代物流业滞后的制约,物不能尽其利,货不能畅其流,影响了各种优势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工业产品成本偏高,配套能力弱,产业链的形成困难等。因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生产配套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才能巩固和优化现有优势,使诸多优势所蕴含的生产力发挥出来,才能把诸多优势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xx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xx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区“1234”发展战路,把物流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立了物流业领导组,放开了物流业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了物流业实施意见,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创造了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使我区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税源占到整个税源的25%。
2、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区位和交通是一个区域物流中心所必备的基础。xx地处川南要冲,扼川、滇、黔、渝四省交通之咽喉,距泸州市中心12公里、距泸州蓝田飞机场8公里、距泸州集装箱港20公里。现形成了公路、铁路、长江航道联运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快速便捷。321国道纵贯全境,是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有隆纳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xx至重庆的川渝高速公路、xx至贵州的川黔高速公路在xx形成东西、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十字交x。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区县交通规划中唯一拥有两条高速公路地区。
铁路运输潜力无限。正在建设中的隆黄铁路,北接成渝铁路隆昌站,南接贵昆铁路黄桶站,经xx区横穿四川叙永、古蔺,贵州织金、纳雍、大方、黔西、毕节、安顺等煤炭资源富集区,所经地区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高达470亿吨。
水路运输通江达海。我区拥有长江航道20.85公里,沿江建成港口10个,已规划的港口作业区6个,现有码头泊位30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700万吨。已建成的泸天化化工货运港、安达码头和正在建设的石龙岩码头、永利码头、川渝码头等共同构成了我区丰富的岸线资源。常年通航能力1000吨、丰水期达8000吨以上,昼夜通航,可直达上海。在当今全球油价飙升的情况下,水路运输的性价比优势凸现。
3、与日俱增的物流量。物流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休戚相关。伴随着我区化工、造纸、酿酒、建材业的发展壮大,物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xx是西部化工城的核心园区,有泸天化、火炬化工、天一科技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化工产品进出量巨大。20xx年,泸天化化工产品年进出量达300万吨,以xx为中心区的化工产品的年交易量达1500万吨。随着泸天化煤制气等化工业项目落户xx,xx将成为西南重要的化工物资集散地。至20XX年,xx的化工产品交易量将突破2000万吨。xx造纸业通过引进河南银鸽纸业进行技改扩能,到20XX年,将生产纸25万吨,需用竹片100万吨,煤炭60万吨,化工原料8万吨。全区造纸业年进出货量可达300万吨。酿酒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产业配套齐全。目前,全区有生产、销售、包材、酒类物流等涉酒企业46家,至20XX年酿酒业约需粮食15万吨,6.5万吨酒精,可生产白酒8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建材需求日趋旺盛,20XX年全区建材货运量将达100万吨左右。
同时,由于xx得天独厚的交通节点优势,已成为煤炭资源的重要集散地。20xx年通过xx境内中转的煤炭达195万吨,约占全市比重的'40%。随着古叙煤田的开发,滇煤、黔煤向长江中下游火电厂的输送,煤炭流量将呈激增态势,预计到20XX年,通过xx集散的煤炭将达1000万吨。
4、大型物流企业的引领。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提升,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企业正茁壮成长,它们对整个行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我区引进的四川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集整体物流方案优化设计、公路运输、火车发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其先进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我区其他商贸物流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构建物流业快速发展几点建议
1、加快建设完善市场发展基础。打造以云溪大桥和永宁大桥为核心的1个商贸圈。加快发展护国、大渡和白节3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和培育打古、龙车、合面等边贸市场。加快培育和建设依托泸天化港口、石龙岩港口为核心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一区两带,形成以城区商圈为中心,以大渡口、护国、白节、龙车为外围的点,以纳大路、321国道、纳白路,纳龙路为线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扇型商贸物流体系。
2、构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及其农家店网络为骨干,以乡镇集贸市场为节点,形成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资和农村居民生活资料下乡、各种种植、养殖农产品进城的通畅物流渠道,并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平台,构建服务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信息网络。通过努力,力争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成为支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物流配送体系。
3、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打造物流业发展平台。坚持“以园区发展带动物流业发展,以物流业发展促进园区发展”的思路,全力抓好机场口浙江产业园建设,把浙江产业园作为融入泸州主城区的“联接点”,大力招商引资,对接产业转移,打造以轻工业、物流专业市场为主的工业新区,加快融入泸州;化工园区东区围绕泸天化本部,集中向二级路发展,打造化工园区核心区,主阵地。化工园区西区集中发展泸天化关联配套产业;港口工业园区西区集中发展工业,东区集中发展酒业,努力搞好港口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内的青利、安达、川渝和华明、巴蜀液、八仙液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在火车站和川渝、川黔两条高速路交汇接口处,规化建设一个占地600亩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园区,集仓储、运输、电子商务为一体,实现铁、公、水联运,拉动xx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建设进度,逐渐从“政府主导型建园”向“业主主导型建园”、“企业主导型建园”等多模式发展,加快产业聚集带动物流业发展。
4、利用长江黄金岸线,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长江流经区境内长20.85千米,按照市上将我区港口规化为永利作业区、香炉石作业区、石龙岩作业区、酒精厂作业区、河东作业区、大溪口作业区六大作业区的发展机遇,加快石龙岩深水港口建设,把它建成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及配套产业区,通过加快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把xx建设为泸州乃至川南地区,涵盖古叙和滇、黔的化工、煤炭、矿产、木材等商品的集散地和中转基地。
5、强化信息技术和服务支撑。信息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要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寻求投资方,在确保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投资与长期运营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司,启动建设物流供需信息查询、网上在线跟踪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力争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在商贸企业、工业企业、物流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及时收集货源信息,反馈到物流企业,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车辆及其它资源,切实解决我区物流企业货源单一、空车率高的问题。
6、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目前我区的主要物流企业都从原来的仓储企业或运输企业演变而来,缺乏专业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因此,要协同各物流企业制订人力培养规划,通过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面培养方针,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现代物流企业的迫切需要。
7、营造物流业宽松发展软环境。物流业的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根据我区物流业发展需要,一是强化政府导向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改变分割、零散、重复的传统经营模式,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同时,加紧研究制定规范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竞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二是强化物流用地政策。对物流企业的新增用地,实行地价优惠,制订具体办法,对各种规费实行优惠。三是鼓励建立物流行业协会。鼓励发展社会物流中介专业队伍,组建区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引导下,由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实行行业自律,自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通过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和服务,为政府提供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四是对物流业的执法部门要实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特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合理用地、用电、用水,各有关部门、单位应予以优先安排。物价部门应积极争取扶持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本区内龙头企业和持有绿卡的企业要享受有关政策的扶持,创造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8、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对达到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纳税500万元以上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2500万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以上运输型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上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仓储型物流企业,对其新增银行贷款部分给予贴息补助。凡在xx区内新办物流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纳税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享受相关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其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鼓励物流项目投资、引资者,凡重大物流项目落户我区的区内外企业家和各界人士,享受新引进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对新引进区内的物流企业,当年纳税50万元以上,给予引资者个人奖励。
9、成立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应由区发改局牵头,成员单位经商局、交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局、银行、财政局、规划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在物流发展过程中,高效发挥其协调管理作用,促进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设立物流办公室,负责物流业发展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各单位具体分工如下:发改委负责整体协调;经商局负责协调服务;规划局会同国土资源局从规划、用地上严格审查把关,严禁擅自改变土地规划用途;交通局负责落实运输道路规划;工商局协助交通局进行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对物流企业的税收指导服务;银行和财政局对物流中心建设及运营过程进行资金支持并监督资金使用情。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5
商贸物流业是多产业融合的复合型服务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与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业态水平明显提高,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商贸物流业已由国民经济的从属产业转变为先导产业。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地区商务局组建以来,地区商贸物流发展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消费总量稳步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流通已全面步入市场化轨道,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购物中心不断涌现,连锁经营向多业态、规范化发展,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全地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2亿元,同比增长18.59%。20XX年,全地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04亿元,同比增长14.5%。20XX年全地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可达112.3亿元,同比增长14.5%。
(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地区市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华能商贸城、金土地农哈哈农资汽配交易市场、南疆农产品综合市场、农机物流园、翰沃建材城、大欣汽车城等专业市场以及金桥连锁超市、好家乡超市、库车亿家超市等一批龙头市场在xxx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6个,农贸市场43个,营业规模较大购物中心和超市15家,餐饮业4550家,社会服务行业8381家。
(三)物流业异军突起。地区商务局自20XX年组建以来,不断加大专业市场及物流业建设力度,促进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浙江物产物流园、益康仓储物流园、库车宝达物流等一批影响力的物流企业正在逐步壮大,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地区2011年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110户,从业人员338人,营业额16851.019万元;20XX年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172户,从业人员515人,营业额22396.469万元;截止到20XX年底,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249户,从业人员778人,营业额36212.869万元。
(四)农村商贸市场日渐繁荣。先后大力实施了国家试行并推广的“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活动,20XX年全地区销售“家电下乡”产品6.28万台,实现销售额1.53亿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1437.82万元。20XX年新建改造农家店178家,农村物流配送中心2家,全地区“农家店”乡镇、村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5%。20XX年新建改造农家店216家,配送中心1个,乡镇商贸中心2个。20XX年新建、改造乡镇商贸中心4个,配送中心1个,总投资5300万元;升级改造城乡农贸市场5个,总投资约1亿元,可带动就业人数约5800余人,增加利税247万元。20XX年对全地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1511个农家店、7个配送中心和1个乡镇商贸中心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和整改。乡村消费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城镇消费,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五)外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地区商务局全面落实
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各县(市)制定支持外经贸发展办法和措施,及时兑现扶持奖励资金,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资金、政策方面对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支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先后组织22家外经贸企业参加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吉尔吉斯—中国新疆出口商品展洽会,成功地将xxx农产品远销欧美市场。20XX年,地区新增外贸企业10家;20XX年新增外贸企业5家,20XX年新增外贸企业8家;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外经贸企业140家。20XX年,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可达4.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二、商贸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促进商贸繁荣、服务民生、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方式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地区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商贸物流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的现象;商贸流通建设资金支持范围渠道较窄、融资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贸物流业发展。
2、地区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分布也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聚集效应,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商贸流通集散地的目标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3、外贸企业规模小、专业人才短缺,没有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竞争力不强,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地产品出口比重小,出口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对地区财政税收贡献小,拉动地方经济作用不大。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以xxx市、库车县两座城市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深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和外经贸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商贸物流业和外经贸发展水平,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地区初步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一批商贸物流园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能力有所提高,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畅通物流大通道,延伸拓展周边市场,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把xxx打造成辐射南北疆、面向中西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0亿元。商贸物流业服务地区
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商贸和物流业集聚,地区城乡消费活跃, 力争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
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外经贸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进出口结构逐步合理,地产品出口比例大幅提高,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外向型经济对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凸显,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全地区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
四、重点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抓好商贸物流规划的制定。坚持“高层次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达效”的原则,结合区位、市场规模、产业特色和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趋势,聘请业内顶尖专业机构,在充分调研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自治区发展规划和xxx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角色定位,借鉴国内发达区域商贸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地设计xxx地区商贸与物流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地区商贸与物流业发展基础设施(包括网点、通道、节点等)、服务体系、主要任务、物流园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明确划分县(市)功能定位、业态分布,强化空间布局和约束功能,逐步构建现代高效的商贸物流体系。
2.依托优势,整合资源,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地区区位条件优越,拥有“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工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基础,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6
加快国际物流业发展,既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对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大窑湾保税港区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国际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到显著位置。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我们要在摸清我市物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随着一些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进驻我市,既带来国外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理念、物流管理经验、国际市场和客户网络。这将促使我市原有的传统物流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对仓储、配送、运输、采购等业务的程序化管理,加快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加快。近年来,我市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成为全市物流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在保税区注册的就有100多家,占全区注册物流企业的50左右。这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整合物流资源为重点,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带动了整个物流业功能与水平的提升。
空港物流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一些高附加值的IT和生物医药等产品成为空港物流的新货种,促进了我市航空货运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大连机场已开通航线119条,有国际航线43条。20XX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4.5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在全国排名13位。
日韩成为物流企业主要业务国。目前,在我市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中,大部分服务对象是日韩两国。在保税区现有的69家外资国际物流企业中,有38家是日本、韩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中山区约83的国际物流企业经营日韩业务。
国际物流范围不断扩大。在原有汽车配件、石蜡、粮食、玻璃制品、钢材及金融制品、服装面辅料等货物种类的基础上,新增了高附加值的电子、电器零部件等产品。在继续保持为东北三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区域范围和货源渠道,目前已拓展到北京、江浙、山东地区,以及上海、广东等省市。
辐射腹地的陆路国际物流网络正在形成。依托高速公路,建起了与省内各市相连接的物流网络,开通7条至沈阳、长春、哈尔滨、图门、通辽等中心城市的集装箱班列,拥有哈尔滨、沈阳、通辽等大型集装箱场站面积14.5万平方米,专业化仓库面积7000余平方米。
我市国际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企业规模偏小。我市从事国际物流业的企业规模偏小,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物流经营阶段,只能提供单项营运,无法提供完整的诸如流程网络设计,以及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的全过程服务,市场竞争停留在低层次的基本运输服务上。
协调机制不健全。我市在国际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还比较薄弱,对相关政策的掌握、运用、落实等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缺少物流企业的交流平台,出现企业间产业断条化、个体盲目化发展等的问题。
物流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我市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由于相互间缺乏信息沟通、统一协调、合理调度和规范管理等,造成现有的国际物流企业偏重发展纵向联盟,忽视发展横向联盟,导致物流资源无法有效、合理地配置,物流平均成本比发达国家高4至6倍。
空港国际物流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北京已建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天津、上海等也在积极筹建。我市作为我国连通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枢纽机场,尚未建立机场物流中心。以现有大连机场物流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周期,已无法满足IT业和生物医药业等国际物流业务及时快捷的需求。
我市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突出重点,率先打造保税港区国际物流平台。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的功能,加快拓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货种、地区和企业,形成自身的特色优势。积极争取保税功能向内陆延伸,构建以大连保税港区为龙头,以腹地保税物流中心为节点,连结东北内陆干港的多功能、一体化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通过开发区域物流、多式联运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形式,实现保税港区与腹地客户的零距离物流服务。在保税港区加快建设一批辐射面广、优势突出的保税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交易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切实使保税港区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分拨、配送和物流港。
创新体制,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对现有的物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整合,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选择一些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的物流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旗舰。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在资产、信息和业务方面进行整合,鼓励其在市场原则下并购重组。通过重组联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形成一批信誉度高、带动示范作用明显、能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服务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
统筹规划,加快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把空港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纳入全市国际物流体系之中,进行系统规划;加快现有空港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建设项目,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项配套,以发挥空港对国际物流业的推动作用。借助我国空运市场逐步开放,以及国家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批准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加强空港物流产业园区与大连保税港区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海陆空一体发展的物流网络。
扩大功能,搭建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在现有通关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将海关通关、检验检疫、外汇及工商管理职能集于一体的专业化的物流通关网络,并与各相关部门研究梳理各项审批、监管流程,形成更加合理、快捷、高效的通关流程。鼓励国际物流企业与统一的物流通关平台相连结,以提升通关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打造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基础配套、运输系统建设,协调通关平台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要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物流管理部门和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增进相互理解和配合,提高国际物流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物流协会作用,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实现行业自律,自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使国际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着眼于改善口岸政策环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制订规范的国际物流业扶持政策。对照周边港口的收费标准,进一步理顺我市港口的收费标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港口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7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着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 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XX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8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了“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把物流产业作为鹰潭经济发展的“三篇文章”之一。今年以来,我市一批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动工,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货运产业稳步增长,为我市发展物流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厚积薄发,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物流企业240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家,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营业收入由2007年的亿元发展到20XX年x亿元,年均增长x%;税收由2007年亿元发展到20XX年x亿元,年均增长x%。发展速度居全省之首。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1家,税收超百万元的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0家,物流产业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例由2007年的x%上升到现在的x%。
(二)筑巢引凤,平台建设成果显著。现代物流园项目。规划面积893公顷,定位于提供仓储、中转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商品展示交易、集各种运输方式及信息服务等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集聚区。园区控制性规划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批,两条主干道工程进展顺利。投资亿元的江西广甸8个品牌4S店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汽配家居市场项目和投资亿元的大三江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已正式签约。国际商贸物流园项目。规划占地约亩,一期启动项目用地分别为南部国际眼镜城400亩、流通加工区约350亩、北部汽车城用地600亩和建材家居城500亩等。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向市规划委员会报批,各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通江达海,口岸建设不断推进。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进口原料试行“上海—九江—鹰潭”水陆联运转关通关模式,属国内首创。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20XX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鹰潭海关、检验检疫局已立项在建,至宁波的“五定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进出口业务日益活跃,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相差较远。二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物流业务仍处于分散、无序、不规范的状态,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物流低端市场经营秩序较乱,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超限等现象。
(二)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尚未形成一个集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为一体的物流功能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物流项目开发建设资金不足。以物流园区为例,园区建设采取“资金自筹、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办法运作,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园区没有任何资产可以抵押,融资十分困难。解决资金不足困难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落户我市,他们在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工作主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物流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改善物流服务环境,推进物流网络、企业、信息三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确保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培植龙头物流企业。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批发代理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延伸服务功能,逐步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可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依托现有场地、人才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组建联合经营集团或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尽快形成1—2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龙头物流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国内外物流业的转移,逐步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鹰落户,用其先进理念、经营方式、科技手段,影响和带动我市物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建议制定鹰潭市物流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部门职责,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价物流业发展情况,强化绩效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市、区)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三)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对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并积极推进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信息整合,改变已建信息化系统功能局限于企业内部事务性管理的现状。同时,依托市信息办网络资源,搭建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并和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互联互通,及时统一、规范发布我市物流信息。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千方百计通过采取BT模式、项目主体垫资、信托金融融资等方式解决制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
(五)继续优化发展环境。要积极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完善绿色通道服务的操作办法,帮助物流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货运企业,确保全年货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税收亿元,力争达到5亿元。
(六)培育物流协会与中介组织。物流行业协会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要积极支持我市物流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
(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我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高职类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以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区)职业高中为重点,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9
伴随着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带动和支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全县物流业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客观分析全县现代物流业的现状,理清发展思路,将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现代物流业简介
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现代物流业所涉及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全新的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全县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按照“城外现代物流城、城内中央商务区、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总体思路,努力整合物流资源,以大物流带动大发展,目前已发展铝型材、玻璃、不锈钢、装饰材料、农资等专业市场23处,拥有大型专业物流配送中心11个,目前仍在积极推进豪德江北物流城、全福元中央商务区、中百商务区、鼎基国际城市广场和体育公园地下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这些大项目建设逐渐形成了“城区核心商务圈、城外专业市场群”的产业布局,现代物流业将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产业。20xx年,全县现代物流业所涉及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5.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现代物流业所涉及的服务业增加值合计为21.44亿元,占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8.9%,可见,现代物流业对整个第三产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一)大项目带动大物流。全县正在建设的中国豪德江北物流城项目计划总投资36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6000亩,将建设钢材区、建材区、不锈钢材料区、五金区、板材装饰区。配套相关工业和服务设施用地,由大型货运站场、仓储设施、专业市场、企业配送中心、多式联运中转地、物流信息统一发布平台、配套商业设施七个部分组成。一期工程建设钢材、建材、大卖场等物流项目,总投资额10亿元,占地1413亩,拟引进外地批发商1000余户,当地批发商2000余户,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江北最大的分工明确、设施完善的综合物流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对拉大全县城市框架、繁荣商贸物流市场、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商贸物流辐射力和影响力、培植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县全福元中央商务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分为安置和商业两部分,其中商业部分总投资13亿元,占地260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20xx年建成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亿元。项目设有精品百货店、大型超市、商务酒店、商业步行街、商务写字楼、综合小商品城、日用百货批发一条街、服装鞋帽流行前线、电子数码港、地下时尚城、夜景夜市广场以及居民楼等,堪称“功能多元化综合体”,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消费服务环境,带动物流业的加速提升。
(二)特色农业和奇石文化产业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县现有的“月华”大樱桃、“春早”红香椿等24个农产品品牌、26.6万亩绿色生态基地,带动发展起月庄大樱桃交易市场、衡里炉大樱桃批发市场、龙岗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全县奇石文化产业已发展到10大行业、40余个门类、150多种文化产品,各类企业近千家,仅从事奇石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达6400户,奇石门店6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人。
(三)“工业立县”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业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全县工业经济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而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其中,全县最具产业集群优势的铝型材企业的发展带动了铝型材市场成为江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集散中心。全县现有铝型材生产企业53家,年生产加工建筑门窗、工业及其它铝型材近70万吨、销售收入150多亿元,铝型材企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挤压机加工、模具、玻璃、粉末涂料、专用机械、密封条、包装材料、铝合金加工等关联行业企业和专业市场的发展。目前,铝型材相关配套企业、业户达到7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铝型材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铝型材市场商户近300家,年销售额超40亿元,辐射全国,正向全国最大的重型铝材集散基地迈进。
(四)道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保障现代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需要优质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来支撑。全县一直把道路建设作为助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精心布局,攻坚克难,新建、改建道路18条,完成了百余公里的干线公路改造,境内省、县、乡、村公路里程达到2300多公里,比上年增长3%,打造了县域内1小时交通经济圈,先后融入了1小时生活圈、1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放射式发展、蛛网式连接的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全县共有载货汽车9445辆,比上年增长10.2%;公路货运量1507万吨,比上年增长9%;公路货运周转量44872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
(五)城乡贸易一体化格局促进物流业发展。近年来,全县抓住了“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契机,镇级超市、村级农家店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成,不断完善了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全县所有镇、街道及规模较大的村(居)委会,蕴含着极大的物流需求。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0
齐奎时期,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书面调查的方式,对全省17个城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考察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城市,介绍了50多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发展情况。本文就政策环境、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影响物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颁布,我省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复苏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量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7.9%;物流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成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职能,建立了一大批以服务企业集团为主,逐步服务社会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分离设立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设施等不同形式的两个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贸易和物流发展加快,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快速成长。20xx年,全省物流总量同比增长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超过1.7万家,其中骨干企业661家,全国百强企业23家,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的企业69家。物流企业向标准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集团。
(2)工业物流发展迅速,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联盟,扎实推进物流供应链一体化。东营市完善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加快储运等石化产品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加工、储存和配送的供应链体系。寿光建立了以农产品为重点,发展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淄博建立危险化学品物流跟踪监控体系,加强危险化学品行业物流的推广和管理。随着工商企业资源的整合,专业化、集成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重点的工厂化物流、烟台德化物流利用国际集装箱罐车运输化工产品、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以图书物流为重点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飞行、保税物流等新的服务模式。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xx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据调查,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正在加快,多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和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正在加快,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在各地实施,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进度正在加快。全省有245个物流园区,94个在建园区,37个新园区和407个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园区内积累了大量物流企业,刺激了社会就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山东格士物流、德州大云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出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9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规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和分拣、配载和配送以及路径优化技术。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用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剥离二三产业的部署,加快了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的释放,剥离了物流服务环节。20xx年,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开展全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根据调查,实施意见促进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示范项目发挥了明显的作用。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实施物流剥离、合作、服务外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xx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社会效益增加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兴、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物流外包产品每吨公里运费比过去下降了45%;在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上港集团每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信物流与龚琳沃尔沃共同开发并提供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服务。经过联合开发合作,20xx年将为龚琳沃尔沃节省30%的物流成本。
二,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进一步加深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意识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据调查,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并不理解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为工农业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物质供应和保障的概念。以信息化为支撑,将生产资料的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收等环节进行整合,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念。对现代物流在转变模式、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服务业比重方面的作用缺乏认识,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制约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业的推广和发展。
(2)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物流行业税收不合理。首先,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随着人力、土地和燃料成本的上升,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种因素的价格都在上升。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服务效率难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调查显示,20xx年运输物流企业的燃料成本和过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30—40%,20xx年第一季度已增至55—65%,其中燃料成本约占40%(运输营业税与新增燃油税重叠),过桥费用约占20%;另外,有些运输企业的营业税要征收2.5%的所得税,不管有没有利润,企业都要提前征收,存在只能征收不能返还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处于高成本、低利润、微利的状态,缺乏发展潜力。二是物流税收管理和税收不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都没有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和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的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物流企业的各项业务相互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高不低”的原则征税。其次,还有双重征税的现象。比如一个物流园区租一个仓库,要交5%的营业税和12%的房产税,合计17%。此外,还必须缴纳土地使用税,约占收入的25%。过度不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三是非核心物流业务剥离导致制造企业税负增加,未落实同级财政扶持补贴政策,影响主辅剥离积极性。根据一些制造企业的说法,物流业已经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虽然增加了地方税,培养了地方财力,但就企业而言,所有税费都是统一计算的,剥离后比以前高10—20%。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与主营业务分离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物流市场不会得到更有效的释放。四是地方税源流失严重。一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不具备开具税务发票的资格,且相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到位,开具税务发票有困难,选择有优惠政策的省份开具发票,进行公司注册,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物流标准需要规范和提高。一是物流学科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多,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精细化和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水平不高,呈现小、散、乱的特点,无法形成标准化运作和规模化发展,迫切需要标准化和统一标准的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无法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共享,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4)物流园区建设标准化差,相关服务功能低。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一些市县,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综合型园区很多,但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园区相对较少。公园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清。研究发现,近年来,在一些城镇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无论是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物流规模,还是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都是为了建设物流园区而建设的。单纯认为商贸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无法满足适合物流企业发展需求的土地,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导致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和整合物流园区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需要提高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的水平。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运输仓储服务很难满足专业生产所需的专业化、定制化、集成化的供应链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结合,物流与制造业、农业、流通、金融的联动与融合,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主辅分离,将物流资源释放给物流企业。据调查,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企业物流实体,即具有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具备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的配套服务,有条件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能够很好地将园区与当地产业发展融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生产后与商业物流相衔接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功能。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郑路办发〔20xx〕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制造企业主辅分离,释放物流服务社会化需求,促进物流企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1、加快工农物流产业和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xx年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领域,推进农商贸流通物流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化、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整合,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和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尽快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物流试点企业税收政策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差别税收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引入物流行业统一发票,建立物流企业统一纳税体系;根据物流一体化经营的需要和税收公平的原则,物流业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和代理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对物流业务已成功脱离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对各级政府保留的新增营业税等税收,给予50%的奖励,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将返还40—60%),避免因进销存和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街桥梁的收费线路、标准和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避免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大型运输车辆等特种运输车辆标准修订,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制、乱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措施,方便城市配送车辆的停放和装卸作业;加快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运输发展;参照客运行业制定最低货运保障限价政策,从经营税中扣除燃油税,优化物流运价,制定货运行业燃油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对纳入省级规划的物流园区征地给予重点支持。重点物流项目使用的土地,地价等于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下限或知晓、豁免、先退等相关政策收取;物流企业在用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时,应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的需求,将现有物流资源整合与新的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节约用地、产业集聚、功能整合、集约经营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个城市将建立2—3个综合公园和3—4个专业公园。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化、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产业的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认定管理,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认定标准和程序,规范和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困难。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自身资本积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很难获得金融和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本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获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本交换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区域性重点物流企业,对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给予投资补贴和贷款利息补贴。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xx”是我省现代工业体系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还要通过资源和供应链的整合,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xx”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共选择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待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利税162亿元。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每年拨款5000万元(据了解,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安排500万元),用于支持xx计划确定的重点物流项目,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国家和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流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进跨区域、多领域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采用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用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培养能统筹规划、服务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增强其就业适应性。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1
根据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就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进入21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6.9%。全市生产总值为1664.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进出口总额77.08亿美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8.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9.29亿元。今年1-5月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户,总数达到156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接近全年水平。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市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及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市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分立物流,如安泰物流、华泰物流等;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迅捷物流、徽骆驼等;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入驻合肥经营;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市运输总公司、润安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变换角色,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百亩以上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12家,主要分布在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区附近。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我市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我市商贸企业8700多户(不含个体),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从业人员17万多人,完成增加值1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1%,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增长25.5%,占全省的份额由的18.9%上升到19.8%,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在中部省会城市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底,合肥市区拥有各类商业网点4.6万个,营业面积380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的大型零售商业设施47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连锁农家店814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商业街39条(综合街14条,专业街25条);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批发市场47个,“金鼎百货店”3家。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合肥百大集团实现销售额192亿元,同比增长24%,位居中国服务业百强第93位,连锁百强第14位,零售百强第10位。周谷堆农产品市场、安徽大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105亿元、85亿元,双双跨入全国同类市场10强行列。商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至今,全市商贸流通业引进内资40亿元人民币、外资5亿美元。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北京华联、上海世纪联华、国美电器等国内有影响的商贸企业也先后登陆合肥。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市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却高达20%,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参见表1),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目前尚无一家运输企业达到货运一级资质,二级也只有一家)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市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只是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中,有一条关于物流业的内容,但实施以来,只兑现了13.9万元扶持资金,关键是该项政策门槛太高,让企业难以企及。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市物流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会员覆盖面不广,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极少数经营户卷货走人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发展滞后,现代化流通方式缺乏,连锁农家店村级覆盖率只有50%。二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三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四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流通总量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消费品市场总量较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8位,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倒数第二位(参见表3);本地除百大、徽商两大国有企业外,民营商业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竞争实力较弱;批零贸易业中连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20%左右,而发达地区为40%-50%。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4、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5、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主要受诚信体系及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缺乏的困扰及网银安全等的制约。
6、政策、环境对商贸业发展扶持不力。一是只有针对新进企业的扶持政策,对已有商贸企业没有扶持政策。二是电力、供热、银行卡等行业利用垄断地位侵蚀竞争较为充分的商贸业利润,加剧行业间的不公平。三是商贸企业融资难。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市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市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二是充分发挥合肥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郑州、武汉的分工合作,构建中部地区物流金三角;三是作为安徽省物流枢纽,担负全省物流周转、换装和联运的功能;四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合肥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
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各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合肥经济圈物流业协作制度,并加强与芜湖为代表的沿江水运物流带的合作。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全市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141”空间发展战略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合肥港、新桥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对外物流主要通道即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的出入口建综合物流中心、公铁联运中心;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提升合肥地区航道(含合裕线)等级,加快建设江淮运河,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预留高铁货运站场空间,以优化我市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本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加快合肥出口加工区和b型保税中心的申请力度,争取尽快获批。六是按照全省物流业统计工作的部署,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优先资助通过《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认定的a级以上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物流企业反映强烈的营业税重复纳税、土地使用税税率大幅提高、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及跨区企业所得税总分支机构不能统一缴纳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在融资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物流业的融资创新,建立适合物流企业的贷款评价体系。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
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二是咨询服务,如发布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
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
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
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8、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建议成立由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界专家组成的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提出专家意见。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招来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二)对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建议
1、按照构建合肥经济圈的要求,规划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强圈内合作,优化商业布局,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围绕合肥经济圈产业发展建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资料、工业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要利用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帮助圈内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销售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与圈内城市共同发展。鼓励圈内商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支持合肥骨干商贸企业到周边市、县开设连锁店,提高经济圈商品整体档次和水平。
2、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把市场拓展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腹地广泛、交易量大、交易手段先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把新兴的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大型仓储超市等业态向城市副中心延伸。
3、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当前,
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规规章建设;
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
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
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
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4、制定政策,扶持现有商贸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利用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励本地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帐款、仓单质押等方式,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鼓励中小商贸企业通过协会等方式入股建立联盟,合作参与大商业项目的开发。
5、合理进行商贸布局。
一是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步骤、产业政策来确定商业市场的定位、布局、业态、规模、政策。对新建、扩建道路周边的商业网点,要及时谋划,合理布局,提升档次。
二是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导向作用,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实施“商旅互动”策略,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
四是依托交通干线网络、快速交通系统,将商业设施建在交通便利之处。
五是与传承历史文脉相协调,一方面商业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中,妥善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另一方面,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商业资源,传承和提升传统商业。
六是积极开展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双进”工程。通过网点、资金、技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优势企业到社区设立便利店、物资回收站、维修站、早餐点、理发店等便民利民网点,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2
根据市决咨委的要求,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们先后去绥德、神木、榆阳、靖边等县区,就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调研,与市发改委、商务局、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了座谈。调研报告征求了西安、北京特邀顾问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近几年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国第一产能大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客观上要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发展物流业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调研情况分析,我市已基本具备物流业跨越发展的条件。
1、交通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迅速增加,仅交通运输就投入237亿元。20XX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6.4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30.3%。公路方面,到20XX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0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3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640公里,乡道3479公里,农村公路24053公里。特别是青银高速、榆神高速公路的通车,使我市的公路运输能力大大增强。铁路方面,包西铁路改造工程和太中银铁路榆林段全线开工建设,加上原来建成的神延铁路、包神铁路、神朔铁路,使我市的“一纵两横”铁路大动脉初具规模。空航方面,榆阳机场建成启用,航线不断增加,改造扩建工程已提上议事日程。一些煤炭货运站的建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2、物流载体快速增长。
能源化工产品作为我市的主要物流载体,近年来快速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市生产原煤20929万吨,原油852万吨(原油加工量226万吨),天然气100.7亿立方米,原盐39.5万吨,焦炭799万吨,精甲醇129.9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7.4万吨,电石78.3万吨,金属镁14.1万吨,铁合金10.9万吨,烧碱16.6万吨,水泥100.1万吨,平板玻璃734万重量箱,发电量293.5亿度,巨大的能源产出,推动着我市能化物流与综合物流快速增长。另外,随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畜产品使商贸物流进入快速增长期。
3、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XX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401万人次,货运量2.52亿吨,其中公路客运量达5279万人次,货运量5893万吨;铁路客运量达59.59万人次,货运量1.93亿吨;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63.18万人次,增幅在全国支线机场第一;货邮吞吐量327.36吨。全市物流总费用达170亿元,物流成本占的比重为17.8%,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市货运量年增速为35%左右,客运量年均增速为30%左右,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4、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专业物流企业74户,其中运输、货运、配送企业33户,工业、商业涉及物流企业41户。部分物流企业,如三愚、东洲、金桥、三辰、邮政物流等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我市物流行业的骨干企业。绥德物流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西铁路和太中银铁路在园区设立铁路货站已通过铁道部批复。榆阳区万象、聚能、塞北等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神木、靖边、子洲等县的物流项目正在进行。同时,榆阳、神木、靖边、绥德等县(区)物流信息中介企业不断涌现,仅神木县就有上百家信息中介企业,全年中介业务量高达数十亿元。
5、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正在形成,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
随着全市能源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榆阳、神木、靖边、绥德四大片区初步形成了以能化工业为主导,并与各自不同特色产业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模式。榆阳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中心城市综合物流”模式,神木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建材汽车装备制造综合物流”模式,靖边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农牧加工综合物流”模式,绥德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商贸综合物流”模式。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万象物流中心占地830亩,总投资1.7亿元,计划今年投资8000万元,建成建材市场、大型停车修理及专线铁路等基础设施和部分主体工程;聚能物流中心占地1800亩,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神华榆林大保当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5494亩,总投资15.9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20XX年完成一期建设,当年货物周转能力达到1726万吨;20XX年二期竣工,货物周转能力达到2526万吨,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以工业能源产品为特色,兼顾社会化物流服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在建的绥德物流园区,一期计划投资24.5亿元,占地3050亩,远景规划为万亩物流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项目备案、第一批次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前期审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市物流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缓慢现代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地区有很大差距,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1、思想观念陈旧,对发展现代物流业认识不到位。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从以运输仓储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物流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阶段。调研中我们发现县(区)一些领导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对现代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大物流理念,而把现代物流当作一般的流通、传统流通抓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领导热衷于上工业项目和生产项目,急功近利,使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往往被忽视或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市、县很多企业对专业物流服务发展观念滞后,认识不足,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存有疑虑,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一些企业只注重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而忽视物流成本,岂不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40%之间,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不少煤化工企业认为,物流丧失可观的第三方利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物流成本更高。还有个别企业以物流为名,行圈地之实,有搞房地产开发或炒买炒卖土地的嫌疑。
2、管理体制和机制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瓶颈。
中、省是由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来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省上及其他地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发改委,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另外各县(区)普遍没有明确物流业主管部门,有些县虽然明确,但不统一,有的是发改委(经发局),有的是商贸办,有的是经贸局,由于部门职责所限,组织协调力度不强。绥德物流园区管委会机构已审批,但目前编制、人员均未落实。长期以来,物流管理体制职能相互交错,涉及发改委、商务、交通、铁路、航空、邮电通讯等部门,造成物流组织布局分散,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较低。此外,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又分不同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问题日益凸现。
3、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不理想。
一是物流硬环境制约,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20XX年,我市地方煤炭70%通过公路运输,公路堵车屡屡发生,堵车长龙数十公里;铁路运力紧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增大了物流成本;榆阳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但今年一季度旅客吞吐量就达19.47万人次,增幅69.61%;货邮吞吐量119.5吨,增长463.65%。物流技术与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装卸、仓储设备和信息化辅助设备。二是物流软环境的制约。物流业运行网络不健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型超大型能化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社会物流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物流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新兴的物流业务比重很低。
4、物流业发展规划滞后,物流园区建设缓慢。
目前市上的物流行业管理因存在机构、人员、职责等方面的缺陷,致使一年前制订的《榆林市物流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发布。县(区)大多数都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物流园区建设普遍缓慢,没有实质性进展。据调研,物流园区建设主要有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审批,二是融资困难。按土地法规省国土资源厅每一批次只有500多亩审批权限,超过这个数量的要报国土资源部审批。绥德物流园区一期占地3050亩,只完成了一个批次的审批,第二个批次省国土资源厅至今未批下来。由于我市未能建立与榆林物流业相适应的物流金融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导致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绥德物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约需资金2.2亿元,现无着落。还有一些园区也有类似问题。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入园。
三、我市物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现代物流产业作为高新技术改造和综合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迅猛发展。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深化认识,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和产业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清醒地看到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推进榆林区域经济跨越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XX年,我市一产、二产和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66.1%和28.5%,从表面看似乎三产增加值比20年有大幅提高,但实际是因金融危机二产增加值下降的结果,绝对值不会提高这么多,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应在16-18%左右。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榆林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榆林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有利于改善榆林投资环境,有利于平抑物价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而切实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替代产业来考量,接续产业来培育,支柱产业来扶持。真正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转变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明确市、县(区)政府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三是要增强现代物流产业意识,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狠抓物流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改变目前“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服务业太弱”的状况。同时,市、县(区)政府还要注意解决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足的问题。
2、明确定位,强化措施,加强对发展物流业的具体领导。
今年年初我市已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被列为示范城市共有47个),说明了我市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重要地位及国家寄于我市的厚望。《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陕北要围绕能源化工物流和农畜产品物流,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陕北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抓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绥德物流园、延安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区域物流体系。”“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陕北物流区域”,这就是省上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我们一定要明确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领导。一是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认真抓好《规划》的启动实施。二是要强化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根据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领导小级应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分析形势,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我市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鉴于市级机构改革及政府换届,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不少领导更换,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成员部门组成人员,并对此项工作加强具体领导。三是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我市物流行业管理部门杂乱、职责不清,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物流业管理部门的名称、业务功能、职责范围、考核标准,达到上下级部门的有效衔接。四是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效仿中、省建立和完善我市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单位关系,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格局,发挥市、县(区)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五是各县(区)要结合本县(区)实际,尽快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要象抓重点建设项目一样抓物流园区建设,定期不定期召开物流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和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六是尽快组建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物流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3、实施宏观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把物流业纳入榆林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根据当前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税费征收、金融投资、信息网络等方面尽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吸引投资者积极投资物流产业。建议市上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对企业进行的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发给予科技专项资金的扶持。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已注册开展营运的物流企业要进行严格考核,规范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服务水平低、运营能力差、管理混乱的物流企业要从严处罚,规范运营秩序。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管力度,要防止个别企业借“物流”之名,行圈地之实,一旦发现企业转移和改变土地用途,搞房地产开发或炒买炒卖土地的,要予以坚决打击,及时收回土地,并作出严肃处理。三是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人才环境。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吸收外地先进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组织方式、物流技术和服务理念,推进物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我市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全市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
4、加快网络通道和现代物流通道建设。
一是加快市场网络建设。要加大现代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商业网点和物流节点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三级商业服务网点和以榆阳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节点布局,促进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二是加快现代物流通道建设。要大力推进以公路、铁路、航空枢纽为核心,海陆空衔接、大小路连通、干支线配套、客货运快捷、集疏运高效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一体的物流体系。在公路建设上,力争早日建成以榆林为中心通达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覆盖市、县的“两小时交通圈”,以及连接乡村通畅的立体交通圈;在铁路建设上,要全力推进太中银、包西复线榆林段两条干线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东西、南北两条运输大动脉;在民航建设上,要强力推进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运。同时,要注重多式联运网络建设,构筑与天津、青岛等港口的直接运输联接,畅通我市的出海通道。
5、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抓好传统物流的创新转型,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一是要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当前要集中力量建立和完善榆林市公路运输公共信息系统、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仓储公共信息系统,加快整合商务、金融、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实现公共信息网络政府部门与企业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同时抓紧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货物流通、商务运营现代化。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快速、准确的流动,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要充分利用市政府对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资金,加快信息网络布局和传输覆盖范围。发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物流市场新模式,加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增加市场交易量,以最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抓好传统物流创新转型。要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邮政和航空物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限,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尽快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骨干物流企业。三是重视培育物流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和支持现有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入股、重组等形式,组建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逐步解决市、县(区)物流企业小、少、散、弱等问题,提高物流业务的聚集度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不断壮大我市物流产业。
6、构筑资金融通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推进榆阳、绥德、神木、靖边物流中心和各县(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当前,特别要构筑资金融通平台,加快物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抢抓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县超工程”等项目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二是积极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大力支持市内外民营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三是对列入省、市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应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重点扶持,部分项目要积极争取列入国债贴息项目。四是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同时,要引进物流金融产品,引导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开展库存商品和订单融资业务,不断增加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7、市县要高度重视绥德物流园区建设。
绥德是陕北的旱码头,是陕西四大交通纽之一,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县级交通枢纽。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是省政府先后三次发文件确定的重点项目,是绥德县的翻身工程。园区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直接或间接通过拉动消费所产生的GDP将超过50亿元,每年利税达3亿元以上,园区可提供14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园区将对我市南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促进作用。因此市、县两级要高度重视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鉴于园区建设原市上包抓领导已调离榆林,按照市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包抓园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绥德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市政府考虑,物流产业作为全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中、省在这方面有不少专项资金,市上应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争取。同时近年我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有了较强的资金实力,可否为绥德物流园区安排或拆借较大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从今年起在“扶南资金”中安排较多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企业尽快入园创造条件。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3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internet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世界的消费需求者与供应商能直接面对面地交易,从而对物资配送提出了快速、及时、准确、质优的迫切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多样化个性的消费需求的出现,使经济社会对物流业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企业产品价格和质量已取得优势后,在生产,销售现场成本的控制已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效率就成为现代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物流业已成为继制造业利润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有专家指出,今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其焦点就在于物流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21世纪企业与企业的大比拼的焦点所在就是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
一、重庆的物流业的现状与水平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地处西部窗口位置,也是西部丰富资源和工业原材料外运的重要物流中转中心。重庆地势独特,但交通运输业底子不薄,川渝高速、港口、航空、陇海铁路网系、京广铁路网系等都将重庆纳入了全国物流网络体系中。重庆港还与上海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重庆港将作为上海港向西部延伸的重要联接点,承担中国境内外物流大流动的重要角色。目前,我市的物流业总体规模小,效率低,服务项目少,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远没有形成。最大的物流企业年营业额也只有几千万元,与广东省的大型物流企业相差十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天壤之别。与我市年产值的流通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
以重庆市云阳县城为例。据调查,西南地区的物流业相比沿海真的差得挺大的。寒假时,本组一成员网购了两款U盘,一个是成都的,另一个是广东的。结果广东用申通快递,每一步物流信息都能在淘宝网上看到,从广东卖家送到重庆云阳客户手中,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而成都那个是和广东同一天寄出的,用的邮政EMS却用了四天才送到客户手中。并且客户在淘宝网上根本就看不到物流信息,只能在EMS网站上查看相关信息。让人不解的是,上午11点发到云阳的U盘,全程高速EMS第二天下午才送到客户手中。为此,我们认为,离重庆较远的区县除了EMS外就几乎没有其它像样的物流了,EMS不仅收费贵并且还慢。而我们在云阳县城调查发现,云阳唯一的那个申通快递在县城里只有一间20多平方的门面,看上去还破旧不堪,物品杂乱,让人觉得不景气,心里不爽。看到此情,估计愿意来这里寄快递的几乎很少。所以,发展渝东北片区的.物流业刻不容缓。
二、重庆物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
由于旧体制下流通结构不合理,物流各个要素长期孤立发展,管理“条块分割”,物流领域仍是未被曙光照耀的“黑暗大陆”,整个社会的物流意识淡薄,没有物流业的发展规则,对物流业的发展指导和投入不够,企业对大物流的建设缺少实力和积极性,相关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我市的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和前景
自我市成为直辖市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加快,对我市物流业产生了巨大需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化趋势,进出口规模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迫切需求“巨大”物流渠道。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量保持大幅度增长,“九五”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0亿美元,比“八五”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2.85亿美元,增长32.45%。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6.5亿美元,增长36.4%,其中出口超过9 亿美元,增长82.7%,创历史最好水平。我市的机电产业如微型车、摩托车以及医药日用品行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由“八五”末的18.55%,提高到现在的49.5%;高技术产品现在已占出口总额的12.5%;摩托车出口由“八五”末的1514万美元,提高到现在的3.07亿美元;增长了30倍。为保证大宗商品销售畅通,必将对物流专门化提出要求。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声吹响和加入WTO的临近,开放程度的加大,以批量进货大量销售为特点的大型商场、超市的兴起,连锁经营的引入,城市化趋势日趋发展,全市零售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1997年为507.93亿元,1998年为553.69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3%。1999年为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7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2000年为634亿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2%,这意味着商品向三千万人口大量移动,从而对物流提出了大量多品种进货的要求,原来“细小”的物流渠道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建立“巨大”的物流渠道。
2.商业企业要立于不败,迫切要求发展现代物流。我市大批中小型商业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势下,面临着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或大商场的竞争和挑战。为了提高竞争力,中小型零售企业应该将降低物流成本,获取第三方利润作为取得市场一席之地的重要改革手段。通过自由连锁形式组成共同化物流组织,实施从厂家直接进货的变革,或者引入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进而获取规模效益、专业化管理技术效益和质量效益以及降低物流成本。这是它们实施改革的迫切要求。同时大型商业企业在扩充和兼并过程中,只有将建立好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3.对物流的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建立专业的现代物流。高附加值产品和多样化产品的日益增加,要求物流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同时也要求提高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迅速性。企业间剧烈的竞争,将使企业更加重视在物流环节上节约成本,减少浪费;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将使更多的零售店实行极为细致的“单品管理”,实行多品种小批量库存。产品的多品种化和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将导致多品种小批量的高质量的物流产生。
4.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物流问题急待解决。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问题已基本解决,然而目前物流送货仍是制约网上购物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的物流并不意味着可以由传统的传销渠道组成,它与其他企业的现代物流的要求一样,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未来的网上购物送货将由具备良好条件的企业,如专业的第三方现代物流公司,连锁公司来承担。由此可见,重庆未来的物流业将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培育和发展重庆市物流业所面临的困难
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市有史以来所面临的管理水平要求高、自动化水平要求高、信息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综合性极强的第三产业,在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遇到种种困难,作为有关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其中的方方面面,才能正确制定有关政策,使我市物流业迅速发展。
1.面临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挑战。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重生产,轻物流”和“重商流,轻物流”的惯性思想根深蒂固,其现代物流的观念非常淡薄。对发展现代化物流业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动力,“降价风”和“卖断风”的出现,把“配送中心”当作批发站管理,各种名不符实的“连锁店”的出现等现象,都说明没有把企业物流发展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来看待,也没有将物流发展提高到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来看待,也说明其认识水平存在差距。
2.面临体制转化的挑战。物流的一体化、专业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它的实现必然涉及跨组织跨部门跨地域的合作。从分散化物流到社会化物流是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引进专业物流系统服务后,必然导致接受服务的企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适量裁员。因此来自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将成为共同化专业化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3.面临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的挑战。经营物流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较先进的仓储运输设备才能发展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加上维持运作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其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措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效推进。
4.面临人才匮乏的挑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过去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的附属品,目前只有北京、郑州和上海的高校才设有物流专业,重庆市和西部的高校基本不设物流专业。全社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人才奇缺。
5.面临效益与市场竞争的挑战。从长远看,物流一体化和专业化将使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在短时期内不一定能迅速体现。一方面,企业要废弃一些不需要的设备设施,同时要增加一些适应物流一体化的条件,从而要增加一些投入。另一方面,第三物流企业在大物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尚未达到经济规模,其服务价格不会很低,服务也不一定很完善,加之用户对物流接受困难;如何使第三方物流实行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同时又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受到欢迎,也是一个难题。
6.外资进入促进重庆物流业加速发展。抢先进入中国的世界快递四巨头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荷兰邮政集团(TnT)和敦豪(DHL)正加紧在中国各地物流市场排兵布阵。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外物流公司也开始向中国投资,把整个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移植到了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外资的大批进入肯定会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冲击,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外资企业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重庆物流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
五、如何发展重庆物流业
现代物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它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将有效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物流业持续发展,加快流通现代化、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企业及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1.降低物流成本 培养人才物流师
有资料显示,中国物流中相关的年总支出高达一万九千亿元人民币,在GDP中所占比例较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已势在必行。
2.强强联手,提高自我
在经济学界有个著名的“马太效应”定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随着世界经济资源集中度的进一步加大,马太效应将越来越明显。一家独大的垄断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幻想”,强强联手将成为另一个重要趋势。
3.物流信息网络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共享互通ss将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手段,以网络系统提供服务可以产生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物流企业的覆盖地域越广,用户越多,就越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4.供应链资源的整合
加入WTO以后,以电子商务、供应链软件集成和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物流企业将对企业的服务、系统能力要求更加严格,供应链的整合成为了当务之急。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4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