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精选篇1

一:勘探工作目的

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二:勘探任务

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

(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五:水文地质情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精选篇2

地点:湖北省黄梅县

时间:20__年11月6~8日

活动流程

20__年11月6日中午十二点半,全体成员准时整装在教一楼门前集中。刘老师做出发前的动员,主要强调了这次活动的纪律,最核心的问题是活动中绝对服从小队长的领导。下午一点整,各组开始出发,计划于下午6点前到达目的地黄梅县,搭帐篷,露宿。

五点钟到了地点,于是我们开始搭帐篷,貌似帐篷不怎么好搭。就数那晚睡的踏实,晚饭自理,饭后自由活动,小组队员相互认识,互相了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其实我们组是最棒的。

次日进行4小时的山地穿越与岩降,主要是体力和毅力上的考验,途中有些同学体力不支,但是大家相互搀扶,没有一个人掉队。下午我们学习扎竹筏。

经过大家齐心合力,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这项特殊任务。结束后全队集中进行总结,晚上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10月7日,正是我们学校的校庆日,我们在野外生存中度过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第三天,我们早早起来,准备一天的活动,这天是最后一天,整体来说时间还是比较紧迫,大家也是丝毫没有松懈,认真完成每项项目。

团队协作

其中一个项目是孤岛求生:7个人靠着三块不大的木板到达另一地点,中途脚不可以触地。

全队的气氛和士气都很良好,这导致在山地穿越中,我组队员紧凑联系,行军中队员始终保证不拉开距离,尤其是在下山时,松树叶落了一地,走起来路特别滑,一不留神就会滑倒,于是我组队员手拉手,不让队员滑倒,最终顺利到达指定地点。

总之,在团队协作方面,我认识到,协作不仅需要有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人协作的品质。在最多的时候我们都处于某一个团队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软对的精神,这才是发挥实力取得成功的最有利武器。

适应能力

活动所在地是山区,和市区的天气差别较大。由于我们大多数缺乏这一感性认识,导致普遍衣着单薄,到了夜晚更是有人冻的睡不着。这教会了我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对恶劣的环境有所准备,哪怕是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环境不仅是自然的,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生存环境。简而言之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另外一点就是下雨,有人根据市区的天气判断而没有带雨具,而我发现山区的天气真的变化很快很大。只要一会就能变天。因此,要提高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切莫因为当前环境良好而忘记了变化的存在。另外,我从山地穿越中看到了户外环境雨伞的局限性。在行走和穿越的过程中,最好的雨具只有雨衣或冲锋衣,在树林中撑伞显然是不实际的。通过这个小的环节,我认识到充分准备的重要性。而往往一手的准备有时却不够,这要求起码有备用的方案。还好这次只是短时间的淋雨而且雨并不大,否则我们的行动将变得非常被动。

体能考验

体能,是野外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体能良好,将更能欣赏到大自然无限的风光美景。同样的,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体会更多的乐趣。到了山顶,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山风让我感受到了不可多得的片刻的释然,看着四周的植物,远处的县城,那种感觉是未置身于此的人体会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体能的另一方面是毅力,体能是时常达到极限的,此时决定胜败的就是毅力了。说实话,没受过训练的我们在这段山路中不可避免的都有达到体能极限的时候,这时是倚靠大树休息片刻再次前进,还是干脆坐下,等人催促或搀扶,这就是毅力的体现了。这次,我说服了自己要坚持,我做到了。下次如果情况更艰苦我还能做到吗,我想经过了这次以后,可能性就更大了。因为结束之后回想起来,都很庆幸没有放弃,靠自己到达终点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环境保护

户外运动的初衷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让自己的心回归一种宁静的状态,它使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大自然。

环境保护这个概念过去我们只是在媒体的宣传中体会到它的重要,自己并没有切身的体会。这次,我不仅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更感受到了珍惜和关爱她的重要。如果山没有了树,那将变得空洞和冷漠,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看待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他们仿佛都有生命,一起注释着我。一路上,我没敢丢下一片废物,我怕受到来自大地的诅咒!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精选篇3

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

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__~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81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14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精选篇4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

(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

(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实习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

(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

5月__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__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__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x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x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x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x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x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总结体会:

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以及大海的广阔与浩瀚也品尝了正宗的山东煎饼,感受到了山东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切身体会了山区人民和沿海人民别有一番风味的生活格调,山东的确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青岛,气候适宜,景色怡人,08奥运会时,帆船,游泳等4项就是在这里举行。

最难忘的还是爬崂顶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出发,虽说只走了几段山路,但由于天气炎热以及一路上坡,到达崂顶时我们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但当我们站在索桥上看到眼下的壮丽山河时,还是激动的大喊大叫。我们绕崂顶走了一圈,参观了各个景点后,便开始准备下山,我们本打算走到虔女峰时抄小路下山,却不想走错了方向,三四个小时后,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条干涸了的大河,河里都是锋利的大石块,大家都傻眼了,这时我们已有几名队员受了轻伤,幸好这时我们遇到了四名野外登山队员,他们对当地地形比较熟悉,我们才得知我们离营地已经很远了,若原路返回太阳下山后山路难行,于是我们决定跟随登山队继续前行,赶往大河东,经过几个小时崎岖的山路后,我们终于到了大河东,这时我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我和另外三名同学分吃最后一个石头饼,石头饼第一次没有弄疼我的牙,我们四处打听,坐公交到了恒星学院,这时天已下起大雨,打通电话后,我们终于等到我们的车把我们接回营地。通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在特殊时刻,我们才能将它们发挥出来。

这八天,我们不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认识了各种动植物,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受益匪浅,同学们得关系也更加密切。更重要的是,这次野外实习,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生物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它才能和大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精选篇5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是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态学等生物学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自力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精神、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要达到以下目的。

1.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地理分布等与其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生物科学、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走进大自然,进行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不但能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补充课堂学习内容。

2.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生产实践中,人类在不断的认识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野外综合实习,让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利用自然环境,如何损伤、破坏、保护自然环境的。在了解当地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现状、不同人为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主要受损情况、主要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思考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对策,认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提高环境理论修养,加深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野外实习与学校不同,有时食宿不便,甚至风餐露宿,有时跋山涉水,风吹雨淋,非常辛苦。对于以应试教育为主背景下的大学生(其中不少是独生子女),的确是个考验。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能在吃苦忍耐能力、应变能力、主动性、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如20__级生物学基地班学生赵莉在实习总结中写到:“十多天的野外实习生活虽然是栉风沐雨,酸甜苦辣,但让所有同学获益匪浅,终生难忘;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包括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调查研究方法,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技巧等,并为我们在高年级学习专业知识和今后毕业论文的完成打下了一定基础;通过实习,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团队精神,互助互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加强了彼此间的友谊;这次实习使我们真正踏入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大门,并将激励我们在生命科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4.学习物种识别方法,认识常见动植物

通过生物学野外实习,不但要学会识别物种的方法,而且要认识常见动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地衣、藻类、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药用动植物、珍稀动植物。

5.学习生物标本采集、制作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采集、制作、鉴定及保存动植物标本的方法。包括植物蜡叶标本和浸泡标本以及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标本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6.认识和了解主要环境类型

通过指导教师讲授、实地观察,使学生能够认识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和森林各种植被类型,理解植被地带性变化规律;了解受特定地形地貌等影响形成的湿地、沙地、山地等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理解植被非地带性变化规律;了解实习地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主要环境类型如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原、森林、湿地等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分布、数量、生活习性与环境的统一。

7.学习生态学调查方法

讲述植被和植物群落调查时植物样方的调查方法,介绍巢式样方、分种产量样方和记名样方(频度样方)等的调查方法;选择典型生态环境,以样线法、固定半径样点法、样方法调查统计脊椎动物的数量,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识别实习地区常见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观察它们的行为。

8.野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照相技术学习

国家对鸟兽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已不允许用传统的鸟网、捕杀动物。在实习期间让学生掌握野外鸟兽照相和摄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wendang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3611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