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较难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在一道式题中有两步的二级运算。
(二)明确在式题计算中,两个小括号要同时进行脱式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过程中不出现遗漏和不等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卡片)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最后一道口算题“100÷5×3”请说明运算顺序。(先算100÷5等于20,再乘以3)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计算74+100÷5×3
出示例1:计算74+100÷5×3审题,根据下面问题进行思考:(投影)
(1)这道题包括几级运算?
(2)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在自己作业本上试做。(个别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请讲出计算过程。
74+100÷5×3
=74+20×3
=74+60
=134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这是一道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乘除法连继计算时中,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脱式过程中要按运算顺序划出运算顺序线,还要做到“三核对”,一要核对从书上把题抄到作业本上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二要核对从横式抄到草稿竖式的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三要核对把草稿竖式上的得数,抄到横式上是否抄对,有无遗漏。
口算:500-400÷4
(500-400)÷4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第2题加了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
出示例2:
计算(440-280)×(300-260)
师:这道题有两个小括号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人写在玻璃片上)
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440-280)×(300-260) (2)(440-280)×(300-260)
=160×(300-260) =160×40
=160×40 =6400
=6400
订正时,引导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
(1)题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
(2)题是两个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同时脱式计算。两种形式脱式都是正确的,可以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简便?为什么?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两个小括号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440-280)×(300-260)
=160×40
=6400
做一做:
(1)65-6×4÷2
(2)38+56÷7×3
(3)(59+21)×(96÷8)
(4)(220-100)÷(15×2)
订正时,请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投影)
(1)700-8×5×4
(2)840÷6÷7+630
(3)(15×40-360)÷6
(4)(26+19)×(49÷7)
2、判断。(准备“√”“×”反馈牌)(投影)
(1)45+55÷5-20 (2)130+60-90×2
=100÷5-20 =190-90×2
=20-20 =100×2
=0 =200
( ) ( )
(3)48+20÷4×5 (4)320-15×4+40
=48+20÷20 =320-60+40
=48+1 =200-100
=49 ??=200
( ) ( )
3、在□内填上得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投影)
4、根据下面两组题目列出综合算式。(投影)
(1)96÷8=12 (2)12+24=36
12+18=30 36÷9=4
84-30=54 4×5=20
列式:________ 列式:________
5、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三步,而且在三步混合运算中出现了两个小括号。所以,在计算混合运算式题时也和解应用题一样,要先审题,看看题目中含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决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计算之后,要进行检查。
作业:第92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资料〔四则运算顺序〕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做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这就是说,只含有加减法,或者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先算乘法和除法,后算加法和减法”,简称“先乘除,后加减”。
(3)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记作( );中括号,记作[];大括号,记作{ }。使用括号的时候,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乘加(减)乘,除加(减)除混合运算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法则,在运算顺序上不会出现学习障碍。
本节课根据具体内容,重点放在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之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略。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 )里画“√”。
32-30+16( ) 12÷(2×3)( ) 21÷3×8( )
45+10-25( ) 42-(6+7)( ) 6×6÷4( )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 (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即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试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 问题情景
出示课件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出小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预设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4、认识连乘算式,讲解计算过程
5、出示连乘的计算题,对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三、 思维拓展
1、出示情景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2、出示情景题2,让学生试着用综合算式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明确“一栋楼”的概念,为下面的计算做准备。
交流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认证,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充分考虑这些可能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两道连乘的计算题,既是对计算方法的练习,又是为下面自己列连乘算式做准备。
这又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通过这道题,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以及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道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知识内容的升华。这样用分步列式的同学也尝试到了列综合算式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用途,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师:同学们,我这有几张城市建筑的图片,咱们先来看看。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高楼,体现出一个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年,我们石家庄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到处都是高楼耸立。最近,有家开发商又要新建楼房了,他们打算在一个生活小区里新建楼房,用来解决一些居民的住房问题。他们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图中这是几栋楼呢?
像这样的一排楼房,就是一栋。一共要建8栋这样的楼房,每一栋都有5个单元。
师:那么这个小区建成后可以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呢?先自己算算,然后四个人一组互相交流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表不同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种情况:
在回答问题时,先有学生回答出用分步算式计算,再有学生回答出用综合算式计算。
生1:12×5=60(户)60×8=480(户)
生2:8×5=40(个)12×40=480(户)
生3:12×5×8=480(户)
师:真不简单,一道题就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12×5×8=480(户)这个算式,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算式,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那你们试着把这个分步算式也改写成连乘算式吧。
第二种情况:
在回答问题时,可能第一个学生就用的综合算式计算,首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老师再讲解连乘。
生:12×5×8=480(户)
师:这种方法挺巧妙。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其他同学回答)
师:刚才第一名同学的方法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综合算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
第三种情况:
可能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学生列出用综合算式计算,这样就等学生们回答完,老师加以引导,列出综合算式。
生:(找2、3名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的两个乘法算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板书),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乘。
师:连乘算式的计算是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板书)
师:我这还有两道连乘的计算题,你们试着做做。
(用投影展示2名同学的计算结果,说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开发商解决了问题,大家表现的都很棒。我这还有一个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出示课件)
师: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学生列的是分步的算式,要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列出了连乘的算式,要予以表扬,但不做硬性的要求 。
师:刚才同学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真行!我家邻居小明暑假去旅游了,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那咱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他照了多少张相片呢?大家一起算一算吧!(出示课件)你们能不能尝试列综合算式呢?
生:能!
师:试着做一做吧!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
生:(找2名同学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讲解)
说得很好!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些基本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3、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买象棋和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
(1)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2)由组长汇报,板演组内算式,板演后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算式)
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12×3+15×415×4+12×3
(3)集体订正,理解数量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列式,12×3是求象棋总价,15×4是求围棋总价,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要用加法连起来。象棋总价加围棋总价或围棋总价加象棋总价)
比较:12×3+15×415×4+12×3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两题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据:12×3+15×415×4+12×3
思考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再指名由学生板演。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通过让学生有意识的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明白这也是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再利用第二种方法计算15×4+12×3。
通过反复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汇报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
独立计算,完成课本例题填空。
2、出示“试一试”:150+120÷6×5
小组合作,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考并交流,说运算顺序,并标上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40×2-15×540÷2+15÷5
②50÷5+8×550+5×8+5
2.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1)28×2-45÷5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
(2)84×3-98+2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90+56÷2×3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属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属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
3、教师重点依据学生的第2种分类,先让学生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再具体说出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方标上运算步骤、(可用课件演示、)
4、出示下面一组算式、
(1)让学生仿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小组试着说出上面4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组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仿照上面题的方法用红线标出运算步骤、
(3)让学生分小组试做,每人试做两题(一题有括号,一题无括号的)、可协助完成、
(4)请其中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每题的运算过程及结果,其他组进行核对、
5、让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反馈练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请你用1等数编几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1)小组协助完成。
(2)每个小组成员选2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各小组汇报编题及计算情况,对编得合理,计算准确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
板书设计
例1:+÷ 20-×
=+=20-
=1=20-
=19
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例2:÷[(+)×][4-(-)]×
=÷[(+×]=[4-(-)]×
=÷[]=[4-]×
= =3×
=3=
=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学的、依据两者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新知识、
本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过给一组算式进行分类,设置疑问,导入新课、第二层,重点依据学生的第二种分类方法,即把算式依据数的特征分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迁移类推的方法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一个算式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第三层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分数任意编出二、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这样,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学习新知识、第四步: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从而深刻地理解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运算律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 1—3/4 4/5÷3/4 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2、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
(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练习设计:
1、填空:(1/9+5/6)×18=( × + ×)
4/7×1/6+4/7×5/6= ×( + )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1/7+1/9)×10 (1/8+1/9)×10 (1/8+1/10)×10 (1/9+1/10)×10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5—3/4)×20 (5+4/5)×10 7/9×15/11—7/9×4/11 (9/4+9/7)÷9/28
4、解决问题:一块地,长1/2米,宽是长的4/5,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⑵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直接写出得数。
5/8÷5/12= 1÷3/7= 1/8×2= 4/5÷3/5=
11/4×2/11= 4/9÷3/5= 0÷2/3= 12×3/8=
独立完成,矫正答案。
二、提供情境,完成知识迁移。
⑴提供情境,呈现例题。
先出示图片的左面部分,教师示意图片上画的是“中国结”,示意学生理解做一个小的“中国结”要2/5米彩绳,大的“中国结”要3/5米彩绳;再呈现图片的右面部分,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⑵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可能会呈现下面两种解法:
2/5×18+3/5×18 (2/5+3/5)×18
=36/5+54/5 =1×18
=18(米) =18(米)
发现有不同解答方法和不同书写形式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⑵班级交流,揭示课题。
让学生交流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体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观察算式,揭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⑶小组合作,整理运算顺序。
学生介绍计算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四则运算顺序;交流运算顺序:(板书)
①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②含有二级的运算,先乘除,再加减。
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⑷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14÷15/28×5/8+1/4 2/3+5/9×3/2+3/2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和这样算的理由,再计算,两名学生板演;矫正反馈,注意书写格式,养成即时检查的良好习惯,即做好一步马上检查一遍,然后再做下一步。
⑸两种方法比较,整理运算定律。
比较2/5×18+3/5×18和(2/5+3/5)×18两个算式,理解隐含了乘法分配律,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比较两个算式计算哪个简单,体会适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运算定律;班级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⑴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计算简便。
6/5×6/7-1/5÷7/6 12/7-(1/3÷7/15+4/5)
独立计算;再介绍可以怎样计算:可以用运算顺序完成计算,也可以运用运算律计算,感受何种方法简便,提醒能简便计算一般要用简便计算。
⑵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观察哪些题目可以简便计算,并说出理由。
⑶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2、4~5。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回眸一看,引入新课。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0+20-40125×8÷50(同级运算)
4+150÷581-12×4(两级运算)
(32-5)÷9(有括号的算式)
做一做:6×5÷315×(35÷7)
二、质疑问难,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三、探索验证,获取新知。
1、课件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师:我们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
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谁的1/3?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1/3,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在这线段图中,您还知道什么信息?(气象小组有12人)
(师板书出来12人)
师:根据线段图,你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12×1/3=4(人)
师:有了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板书4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谁的3/4?把谁看着单位“1”?(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哦,再次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这样的3份,就是3/4,表示航模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您会求航模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4×3/4=3(人)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师:用手势给大家比比线段图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1/3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3/4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请你把刚才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12×1/3×3/4
=4×3/4
=3(人)
师:我们先算12×1/3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1/3的积去乘3/4,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结:观察综合算式,我们发现分数连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4、看书:并齐读结论
四、三动结合,当堂消化。
1、动手。第56页试一试。
2、动脑。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人数
3、动口。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12×=4(人)12×1/3×=3(人)
4×3/4=3(人)
【教学反思】
本课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较多,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找准课的重难点尤为关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有这样的认识: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至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能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而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理解分数应用题,并画出正确的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整数混合运算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交流结果时,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都是什么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唤醒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小数混合运算时,就已经能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迁移至小数混合运算中,那么学生也能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突破呢?我从引导学生省题入手。我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先审题,理解题意,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审题、理解题意,并在信息中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渗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0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1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6+54=74-26=
3.6+5.4=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三、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不计算,你知道谁的得分高?
生4:5号选手的得分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知道的……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师:这道算式里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9.43-8.65-0.40
=0.78-0.40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拓展训练
2.35+4.28+0.65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加简便?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哪些异同?”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印证导学本的第二个问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是什么?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 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米,这些小旗的 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最关键的是什么?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又有了预习作业的练习与尝试,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思维快的学生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在独立解答时,我巡视到许多学生已经用综合算式在计算,因有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正确率较高。在全班交流时,我适时出示学生中的另一种计算方法:逐步计算逐步约分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优化方法,理解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学会了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在课上的计算练习中还是发现少数学生计算时错误较多:有些学生没有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就约分,有些学生把乘数也写成倒数等。小结算法时我特意指名让这部分学生说说在类似的计算练习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通过这样的交流,这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自学指导为学生自学指引方向。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学指导的指引下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先求“6米里有几个2/5 米(即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再求“15的2/3 是多少”,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只要将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达到了,所以说自学指导是学生自学的领航者。
2.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有时很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计算教学,但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计算方法等,非常醒目;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做的题,尤其是典型错误,既起到了重点强调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书写。因为自己做的题随时都有被展示的可能,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书写也较以往更认真。
3.教学过程中前后呼应。本节课不管是学习目标还是自学指导都做到了前后呼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解决的,接着在全班汇报交流中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最后归纳整理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再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出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还有哪个目标没达到。这样前后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建议。
建议在教学应用题时,一定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做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提醒学生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
5.需破解的问题
在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忘记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及约分不能约到最简分数的现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加减统一为加法对简化计算所起的作用
2、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情况
+(-1)-(-2)+(-3)-(-4)+(-5)-(-6)……(-50)
鼓励学生发言、讨论交流
1、出问题
(1)如何解该?
(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
三、新课讲授
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
例:(-8)-(-10)+(-6)-(+4)如何统一成加号?
省略加号如何表示?-8+10-6-4
注: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刮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
如何读呢?
按和式读做“负8,正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做负8加10减6减4
例1、把(+1)+(-3)-(+2)-(-4)-(+6)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解:原式=(+1)+(-3)+(-2)+(+4)+(-6)
=1-3-2+4-6
学生板演,练习用两种方法读出
例2、计算
(1)-24+3.2-1.6+3.5+0.3
(2)0-21+3-(-0.5)-(-6)-(+4)
解(1)因为原式表示-24,3.2,-16,-3.5,0.3的和,所以可将加数适当交换位置,并作适当的结合进行计算,即
-24+3.2-16-3.5+0.3
=(-24-16)+(3.2+0.3)-3.5
=-40+3.5-3.5
=-40 .
(2)0-21+3-(-0.5)-(-6)-(+4)
=0+(-21)+(+3)+(+6)+(-4)
=-21+3+6-4
=(-21-4)+(3+6)
=-25+9
=-16
提问:如何解?(多种方法)
法一:按正常顺序来解(从左到右)
法二:运用简便方法来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运算律?该如何灵活运用?
如何使得计算简便?
1、正数和正数放在一起,负数和负数放在一起
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
3、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4、能凑整的放在一起
四、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并说出他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
2、计算
(1)-30-11-(-10)+(-12)+18
(2)3 1/2-(-21/4)+(-1/3)-0.25+(+1/6)
五、小结:
1、加减法统一为加法
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点
(1)互为相反数放在一起
(2)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3)能凑整的放在一起
(4)小数与小数放在一起,整数与正数放在一起(等等)
六、作业:P47习题2.8(2、3)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
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一节课,前两节学了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两节的铺垫,本课内容偏重于综合应用,计算难度不小。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乘除法的简单混合运算,加上小括号后计算顺序完全不一样,学生计算起来容易把括号丢掉,因此,本课的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对比,让孩子们认识括号的作用,开门见山,一目了然】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7×(7-5) (77-42) ÷7
=7×2 =35÷7
=14 =5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让孩子们掌握带括号计算的真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为孩子将来团队意识的建立提供帮助】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带括号计算的顺序,体会括号的作用】
拓展: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孩子们将前面学过的知识练习起来,从而达到孰能生巧的效果,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在混合运算中,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反思:本课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极容易把括号丢掉,因此让孩子们理解括号的含义以及用法就特别重要,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熟练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括号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爱上计算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3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