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征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个重大论断的前提和依据,说明以认同而非冲突为导向的文化,才能成为民族整体的血脉;具有促团结、促和谐功能的文化,才能成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在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环境中,强调塑造文化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是适当和适时的,也是现实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程度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交织中,文化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因为民族问题还包括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间的关系问题。民族文化是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包括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素质、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风俗习惯,等等,成为民族强固的内聚力和坚强的纽带。与经济社会问题相比,民族文化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棘手问题,最能体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性。
民族的差异性通常会通过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出来,但民族文化的差异并不必然导致民族问题。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合作,始终是中国文化发展嬗变的主旋律,从而也才有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生成。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基于人类文化内在逻辑的共性。异质文化中的共性因子,成为跨文化传播融合的共同基础。同时,基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一些民族特别是主导民族的文化对外更多表现出包容、尊重、开放的特征,从而使得许多文化传播融合行为成为人们自觉的选择。多样并存、和谐共生的文化格局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所说的中华文化,就是对在华夏大地上形成的这种文化格局的总概括。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之间虽然也有过这样那样的冲突,但其主基调终归是和而不同、琴瑟和鸣的关系,而非相互对立、拒斥的关系。由此导致的中国文化运作逻辑就是:既认肯差异性,促进丰富多样的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又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吸收,形成以汉文化为主导、各民族文化各展特色、互相辉映、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图景。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基本属性,是实现文化融合的重要制度形式。民族国家既是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即它是公民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身份所构成的政治体,同时它又具有文化的意涵,是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就作为共同体的民族国家而言,它担负着维系共同体的团结和统一的职责,即维系共同体分配利益的边界,保证共同体成员获得稀缺资源的分配,使公民得以尽量避免来自自然界和社会各领域不利因素的侵害,以及保证民族国家政治的和文化的合法性。民族国家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同时提供政治统一和文化团结的可能。实际上,政治的和文化的整合,以及二者的携手并进,既是民族国家的重要特征,更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促进民族团结征文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2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