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篇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篇2)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今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棕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棕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棕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什么不做一个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陆陆续续包好的棕子,我觉得我这个心形的棕子很特别。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入锅中,不一会儿,可口的棕子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自己的成果。

今年的端午节既特别又开心!

今天是端午节,全国各地都在庆祝端午,纪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场赶去,回来的时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问奶奶这是准备做什么,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食饼筒啦!”出于好奇,我就站在旁边观看起了奶奶做食饼筒的过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后不停的搅均匀,三五分钟就成了一个面团。揪出一小团的面团糊在平底锅上,就成了一张薄薄的饼皮。饼皮好了之后,接下来当然是做饼筒的馅料了。

首先,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了好几个鸡蛋打在一起,然后就好像做饼皮一样把蛋糊成圆形的,然后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长细的条。接下来就是炒面和土豆丝了。奶奶的手艺特别好,在炒面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妈妈看见我这么喜欢,把每一个菜都留了一点出来,我吃了个饱肚。就这样, 奶奶做完这个菜后又开始忙活别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点半的时候,奶奶终于开始做食饼筒了,从每一盆菜里都拿出了一点菜来放在饼皮上,把饼皮撑得饱胀饱胀的。奶奶做了许多个,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吃,一下子就解决掉了四五个。

我最喜欢过节日了,既能放假还能吃到可口的食物。我很喜欢吃食饼筒,我叫奶奶晚上还继续做给我吃,奶奶说晚上还有粽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但尝到了可口的食饼筒,还知道了食饼筒的制作方法。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篇3)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不许与小伙伴打闹”“不许玩水”……我总是批频频地点头。外婆就让我早早睡下,好让明天能有个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的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红糖。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边的,一边用来烧水,一边用来煮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放入大锅中,然后还细心地放入一小勺的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的像树皮一般了,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用红绳编成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里装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龙舟赛了。

外婆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嘱咐着要我快些回来吃粽子。我总是一溜烟就消失了。

小伙伴们此时都差不多到齐了,由邻家的大姐姐当头,领着我们这一群小毛孩到河边看赛龙舟。由于河道较小,所以就只有两条的龙舟,每条龙舟都有13个人,12个人划桨,1个人打鼓喊口号,“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两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前驶去。

可是,小孩子会知道看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图个热闹罢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则不然,他们总喜欢沿着岸边追着龙舟跑,由于划桨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溅着的痕迹。

锣响了,大概是舟到终点了吧,刚好东西也吃完了,站起身,与伙伴们拉着手高高兴兴回家去。

太阳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厨房里已经飘出了桂叶的清香了,我就连忙蹿进厨房里,去挑已出锅的个大的粽子。一般我都会坐在门槛上把那个粽子吃得干干净净,偶尔会剩下几颗糯米粒给鸡吃,看着大公鸡的贪吃样,我也被逗乐了……

尽管如今过端午节,母亲每年都会包粽子,编络子给我,尽管母亲的手艺一点也不比外婆逊色,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怀念儿时的端午节啊!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节正值上海世博会举办,又逢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赛。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妈妈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篇5)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那以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粽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有鲜肉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豆沙粽子、枣泥粽子、咸蛋黄粽子、腊肉粽子、雪菜肉粽子、鱼头肉粽子、宫保鸡丁粽子、鱼香肉丝粽子、鲍鱼粽子、榨菜粽子、五香肉粽子······这么多的粽子中,我最喜欢五香肉粽子。因为它吃起来软软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粽子,还要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的赛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力壮的叔叔,有对赛龙舟很有兴趣的小孩······比赛开始了,参赛的人都做在了龙舟上,只听见”嘭”的一声枪响,龙舟上的人都迅速划了起来。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划,惟恐落后。据说这也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还要挂艾草,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我听妈妈说,端午节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可以避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之说。

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一年级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lekan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tv.com/w/25925.html

Lik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